曾经,“RAW”这个词代表着传感器记录的是未加改变的亮度值。它的意思往往倾向于指代“未压缩的”,尽管2002年前已有打着CineForm名号的压缩RAW存在了。如今,无论是压缩还是未压缩的RAW录制都有很多选择。很多人都在试图推动这么一种观点:任何类型的RAW录制都包含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这个观点并不总是对的。几乎所有的现代摄影机都采用布莱斯·拜耳的彩色传感器技术,因此在传感器的数据真正可见之前,首先要先经过大量的数学运算。采用RAW录制则不需要经过那些数学运算,所以理论上,RAW会更省事。我们并不需要做任何色彩处理工作——它会被留到之后完成。这是一些早期RAW摄影机简化工作原理的做法。
尽管如此,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有可查看的取景图像的意味着至少还是得做一些处理的。2000年代中期的RAW摄影机偶尔还会遇到这种问题,即使最终的图像完全正常,取景器中的的图像也很糟糕。但这实际上也没那么糟糕。毕竟35毫米胶片摄影机也没有能看到近似最终图像的取景器,而这并没有阻止任何人使用它们。但在现代世界中,这不是多数人所期望的,而令人高兴的是,现代监视-录机完全能做到使RAW图像可视化。
虽然各家厂商都喜欢宣传其产品采用的是独家工作原理,但是其中运用的多数技术都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每个传感器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着色都不一样,而且每家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亮度,因此每台摄影机都有必要进行一些专门化处理。尽管如此,这到底有多重要仍然是个很主观的问题。多年来,像DCRaw这样的开源程序已能在不涉及摄影机厂商参与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处理RAW相机图像的工作了。
第三方固件如 Magic Lantern 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市面上存在的一些解拜耳调整手段其实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比如锐度Vs.噪音),总会有很多折衷的地方。
无论如何,一台RAW录机要得到摄影机厂商的支持,都需要对图像进行能让厂商满意的解码。而支持任何特定摄影机进行RAW录制所要付出的最大努力并不在于实际的压缩。一旦完成,就完成了。对每台摄影机进行处理,主要是为了支持该机器制造商将RAW传感器数据通过SDI或HDMI链传送,并对其进行适当解码以便显示的做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