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经典案例——《碟中谍6:全面瓦解》(技术细节篇)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paramount

技术细节

导演和DP主要用胶片拍摄,用的摄影机是Arri 235和Panavision Panaflex Millennium XL2,使用的格式是变形宽银幕35mm,帧率是正宗的24fps(不是23.976)。在拍摄直升机动作片段的时候,他们用的是 Panavision DXL 8K数字摄影机,这种摄影机可以连续拍摄40分钟而不用中途装片,用来拍空中的多个直升机正合适。在拍摄HALO(高空跳下,低空开伞)跳伞镜头时,他们使用的是Red Weapon 6K摄影机(绑在摄影师的头上拍摄的)。

虽然很多大片以1080p剪辑,碟中谍团队全部以4K剪辑。他们这样做有自己的考量。4K DNxHR LB 144Mbps的文件大小只比他们之前用的DNxHD 115 1080p大25%,分辨率却是后者的四倍。对一个视觉特效镜头超过1600个的项目来说,这样的分辨率让大家的工作流简单不少。

剧组的胶片由伦敦的Cinelab处理,在Pinewood Post扫描,最终交付格式为4K。

虽然常规操作是把数据给数字中间片工作室(本例中就是伦敦的Molinare)保管,但是这次项目的数据量实在太大,而且Molinare工作室手头还有另一个大项目,所以他们得另寻存储方案。最终,伦敦的Fluent Image负责存储所有数据,把数据分发给Molinare和视觉特效供应商Double Negative。(T)

工作流经典案例——《碟中谍6:全面瓦解》(综述篇)

views
影视制作
视效指导与DP的关系

〖更新至3-6〗在这种数字工作流中,“拍摄”和“后期”之间的区别变得日益模糊,机内捕捉的画面,与后期完成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经常被混淆。

影视制作
从胶片到数字——英国后期公司Cinelab的十年发展

〖更新至2-10〗2013年的所有长片电影中,90%都采用数字拍摄。十年之后,事情重新发生变化。

影视制作
QC系列文之混叠与摩尔纹

〖更新至5-6〗混叠效应非常普遍,本文将探讨这种错误的技术背景及原因,并聚焦于如何使用Silverstack来确定来源,以及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