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明暗对比法:定义、技巧和实例(三)

影视制作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在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接近尾声时,导演开始在黑色电影中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打光。这批德国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明暗对比打光可以在弗里茨·朗的《M就是凶手》中找到。请看这张电影剧照的视觉深度: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M就是凶手》

这张来自《M就是凶手》的剧照可能有点曝光过度,但很明显,这是有目的的光影并置。明暗对比法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仍然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上最伟大的好莱坞电影为例:

电影《公民凯恩》中的明暗对比

奥逊·威尔斯的电影巨作《公民凯恩》是好莱坞电影技术的先驱。为此,我们必须赞扬威尔斯和伟大的摄影师格雷戈·托兰德。不过,明暗对比在《公民凯恩》中并非随处可见——这种特点在冷硬派侦探电影中最常见,比如约翰·休斯顿的《马耳他之鹰》。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马耳他之鹰》

明暗对比打光是五、六十年代黑色电影的象征,甚至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主要风格特征。

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教父》是一部以昏暗打光著称的电影,通常只照亮一个角色的半张脸,这是明暗对比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这种技巧遮住了角色的一部分,它通常被用来制造悬念,在惊悚片或恐怖片中很常见。当然,《教父》不是一部典型的惊悚/恐怖电影,但它仍运用了明暗对比来制造悬念。

这里有一个更新近的实例:《007大战皇家赌场》。它的标志性开幕场景即是最好的例子。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暗对比技术仍然和如今的电影制作息息相关。(T)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法:定义、技巧和实例(一)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法:定义、技巧和实例(二)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法:定义、技巧和实例(完)

views
影视制作
AI 创作者系列:本·韦斯特与情绪 AI

当你使用人工智能时,确保人的元素存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作为讲故事的人,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和观众渴望的。

影视制作
现场演出活动中的 VFX:领略视觉盛宴

〖更新至2-10〗现如今的视效应用在舞台演出上的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