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Colorization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通过这个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我们不仅能一石二鸟地掌握电影小知识,还能学习电影英语!

Colorization

(胶片)着色

胶片着色是将黑白、深褐色或其他单色电影画面彩色化的过程。

图片来源:Vimeo/ Rodrigo Moreno

胶片着色技术本身的出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有一位法国女性着色师Elisabeth Thuillier,她十分擅长为老式幻灯机的玻璃底片以及其他类型的摄影作品上色,于是受到法国电影人乔治·梅里爱的青睐,Elisabeth和她的200名女工常为其胶片电影上色,她们处理过至少4%的梅里爱的作品,其中包括经典《月球旅行记》和《仙女国》。

着色处理后的乔治·梅里爱电影《月球旅行记》(1903)

图片来源:法国国家电影与动画中心

Elisabeth处理的胶片着色最早大概在1897年的巴黎的实验室中进行,着色方式最初由人工手绘上色完成,着色师徒手为每帧画面中的每个物体上色,一次上一种颜色。当时形成了着色生产线,每位着色师只负责上一种颜色,即每帧只负责特定的部分,完成着色后交接给下一位负责另一种颜色的着色师。有的胶片部分细微到需要使用一根毛的着色刷!

巴黎Pathé实验室中的胶片着色师们

1912年图书《Moving Pictures: How They Are Made and Worked》中的配图照片

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 女性电影先驱项目

Elisabeth使用苯胺染料创造出有透明度的明亮色相,先将染料溶于水再溶入酒精,这种染料也可以混合调出不同的色相,完成调色后再涂抹到胶片上。Elisabeth以四种颜色为原色:橘色、蓝绿、品红和明黄,以这四种颜色调出了20种独特的颜色。

着色处理后的乔治·梅里爱电影《炼狱熔炉》(1903)

图片来源:加拿大魁北克电影资料馆

由于人工手绘效率低下,这种胶片着色法逐渐被计算机化的着色技术所取代。我们现在熟悉的计算机着色流程则是1970年由前美国宇航局工程师Wilson Markle发明的。

Wilson Markle 图片来源:King Weekly Sentinel

最初Markle接到的任务是为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原始黑白素材着色,随后他发觉这项技术其中的商业前景,于是建立了Colorization Inc.公司,也将“colorization”(胶片着色)这一术语进一步推广开来。数字化胶片着色技术自1980年代以来更是稳步发展。

图片来源:wikipedia

计算机着色技术先取得最佳的黑白胶片电子版拷贝,由复杂的软件将色彩分配细化到像素级。技术人员为每个像素着色,人眼观影时会将像素感知/模糊为连续的整体图像。Markle的方法对单个像素的色彩填充最多会用到4000种不同浓淡的色彩。

像素级色彩分配示意图 图片来源:Science ABC

影片大部分为 “明显”的颜色,如蓝天、白云、绿地,对于其他颜色的选用就要依据着色公司得到的关于影片使用的道具的相关信息或影片相关的图片来决定。若着色技术员不确定某个物体该用什么色,就由他自己定一个感觉和影片一致的颜色,或根据灰阶的特点来确定,还有可能技术员凭感觉任选一种他觉得导演会用的颜色。

当时,软件算法尚未开发出来,为一部长片的每个像素着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当时一部影片一分钟的着色要花3000美元,整部长片平均需要30万美元。

1939年制作的原版黑白《卡萨布兰卡》与1985年着色版对比

图片来源:under the moonlight

如今的胶片着色技术一方面可以让黑白电影“现代化”,也可以应用到彩色电影胶片的修复工作上。21世纪的今天,有人认为黑白电影就应该“增强”上色,可以吸引更多现代观众,尤其是不习惯看黑白影像的年轻观众。同时另外也有声音认为,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经典黑白电影彩色化会丢失原画的质感,让人无法体会黑白电影在最初放映时的真实状态,也抹杀了创作者的原始意图。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