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弗里德金:片场之怖
“我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才拍完这部电影。”2000年,《驱魔人》(The Exorcist)的主演艾伦·伯斯汀(Ellen Burstyn)对《卫报》(The Guardian)如此说道。“我从没花过这么长的时间拍一部电影。每周六天,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持续持续了九个月之久……当时的压力很大,困难重重。而我们必须靠着着极强的信念感,继续下去。这位经典恐怖片的导演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以作品风格粗砺而闻名,代表作品有《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和《虎口巡航》(Cruising)。弗里德金经常过在片场营造紧张气氛,将演员推向各自的极限,从而打磨出荧幕前非凡的表演。
弗里德金高强度的、全情投入的导演风格在1973年的《驱魔人》(The Exorcist)中达到了极点。在这部电影中,他大胆地选择了一位天主教神父,以及素人演员威廉·奥马利神父(Father William O’Malley)出演这部电影的关键角色。影片末尾,奥马利需要对着一位朋友的尸体哭泣。由于没得到这场戏所要求的情绪反应,弗里德金采取了相当激烈的做法。他先是看着奥马利神父,问道:“你相信我吗?”当他得到肯定回答后,便用力地扇了神父一耳光。这让神父当时相当地震惊、困惑,与悲伤。而这些情感的呈现程度也恰到好处,并且都被现场的摄影机拍了下来。
而对于女明星艾伦·伯斯汀(Ellen Burstyn)和年轻女演员的琳达·布莱尔(Linda Blair),弗里德金也没手软,并让她们承受了更多身体上的痛苦。当两位女演员在表演被恶魔之力抛来抛去时,为营造镜头的现实感,弗里德金给她们绑上马具,让剧组成员残暴地用力拉扯。这最终导致伯斯汀和布莱尔的背部遭受重创,而她们痛苦的表情则被如实地记录了下来,呈现在最终的影片中。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纠结于女人们的男人
“有个可怕的传言说我讨厌演员,”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曾说,“怎么可能有人讨厌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呢……我想不出这种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当然,可能也是有人曲解我的话,说我曾经说过演员如牲口。但我的演员朋友们都知道,我是绝无可能说出这种欠考虑的、粗鲁的、无情的言论,我也绝不可能说他们是牲口。我当时说的可能是,演员该被像牲口一样对待。”
尽管在2012年推出的传记片《希区柯克》(Hitchcock)中,对希区柯克人物描绘有所柔化,而2012年HBO推出的电影《金发缪斯》(The Girl)则更为显尖锐,也远没有那么手下留情。这位出生于英国的、好莱坞“悬疑大师”实则是个喜欢变态式折磨剧组成员的知名的暴君。希区柯克因他在片场的粗鲁,以及极尽刻薄的恶作剧所闻名。他有个人尽皆知的坏毛病就是——如果被他察觉别人对某样东西(比如老鼠或蜘蛛)具有恐惧症,希区柯克就会寄上满满的一盒子那东西给对方。
在对待他的女主演的方面上,希区柯克的心态更为扭曲。在《惊魂记》(Psycho)里,他对演员薇拉·迈尔斯(Vera Miles)冷漠且疏远,但对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痴迷不已,并把自己在片场最恶毒的行径留给了主演1963年《群鸟》(The Birds)和1964年《艳贼》(Marnie)的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据称,在她拒绝希区柯克的求爱后,希区柯克——这个可能影响了整整一代刻薄丑陋的好莱坞大腕的人——这回利用自己的导演地位,让这位女演员经受了如地狱般的折磨,吃尽苦头。拍摄《群鸟》时,他甚至在一场关键的戏中让海德莉被真正的鸟儿攻击。“海德莉告诉《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在一整周的时间里,训鸟师们曾戴着覆盖到肩膀的长手套,一个接一个地朝我投掷成箱的乌鸦、海鸥和鸽子。希区柯克非常顽固偏执,但我是个很坚强的年轻女性,他不可能打败我。”(T)
来源:Filmink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