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色彩编码系统(ACES):过去、现在与未来(上)

https://codex.online/?action=asset&id=21F7AFE7-D5B7-492C-99F2-340C48C8C44D
影视制作

编者按:

影视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适时的回顾与反思梳理过去的足迹,总结现状,才能放眼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是2019年娱乐技术公司Codex对学院色彩编码系统(ACES)的阶段性总结,也许此时重读,更能让读者温故知新。

在电影最初采用胶片拍摄与制作的年代,工作流还是相对简单的——胶片负片送至胶片实验室进行冲洗、配光和拷贝。检查拷贝(answer print)可以被用作母版与母版重制的色彩参考,而中间正片(inter-positive,缩写为IP)用于制作家用媒体的视频母版 (home video mastering)。一些颠覆性的技术与工作流——前有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后有数字发行和数字拍摄——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一切。虽然这些剧变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他们也打开了查找表(look-up table,缩写为LUT)和色彩工作流的潘多拉魔盒。

2007年1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字化困境》(The Digital Dilemma)的文章,探究了电影行业在数字存储与归档方面的实践。学院色彩编码系统(Academy Color Encoding System,简称ACES)的出现,旨在通过将图像格式标准化,并形成统一的色彩体验,来解决这个数字化困境。这样的话,图像就能够从采集开始,剪辑、VFX、母版制作、发行存档,再到未来其他场景中的应用,都能保留电影制作人的创意构想。

经过数位世界顶尖色彩科学家近十年的研究、测试与讨论,ACES 1.0版于2014年的12月发布。如今,ACES已问世5年,并已在诸多国际影视项目中广泛应用,也许是时候要总结反思并展望未来了。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ACES设定了如下目标:

  • 创建一个数字图像文件交换与色彩管理系统,该系统独立于任何特定摄影机、显示设备、拍摄制作及后期制作工具。
  • 创建一个可以承载如高动态范围(HDR)和广色域(WCG)等技术革新的系统。
  • 鼓励制造商将这套新系统与自己的产品相集成。
  • 让电影制作者与制片厂能够去创建适合长期存档的数字母版,这样就无需在每次出现显示技术进步时,都得进行影片重制。
  • 启用标准化工作流来降低数字影像的实验室成本。
  • 为影视从业者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将新系统优势与原本的工作流相结合。
  • 免费提供新系统。

作者:CODEX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学院色彩编码系统(ACES): 过去、现在与未来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