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七)

Art and Compromise: Who Crafts the Look of Remastered Films?
影视制作

马克(Marc Wielage)说:“真正的问题是:‘这种色调适合这部电影吗?’ 如果我正在制作一个全新的长片、广告、短片或电视节目,我有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橙青色调。但我认为,如果你在一部九十分钟、两个小时或者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给观众这样强烈的观感,真的很怪。这只会让观众看到疲惫。”

“那要在一部老电影上强加那种现代感吗?那不是我会做的事。”

寻找范围

但是,尽管橙青色调的趋势已经在走下坡路(它肯定没有消失,并且经常被用于现代电视节目中,以营造电影感),观众还是对电影制作者有了新的吹毛求疵的点——埋怨他们没有在影片中完整使用HDR可用的扩展动态范围。

“仅仅因为调音台的最高档是11,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把它调到11。有时候恰到好处才是最妙的。”

“就HDR而言,动态范围是个创意性选择。”马克说。

“仅仅因为你可以让峰值亮度达到4000尼特,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让亮度达到峰值。这跟调音台的调音一个道理。仅仅因为它的最高档是11,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把它调到11。有时候恰到好处才是最妙的。你的观众很博学,他们深信自己猜得透导演、电影摄影师和调色师。我懂。”

“但我认为有时影评人得退一步说:‘等等,也许电影制作人比我更懂。’你在看的这部电影可能是在别人花费了100个小时后制作而成的。他们为此付出辛勤的汗水。制作过程可能涉及大量的工作和试验,对不同事情反复尝试。这些制作决定都是深思熟虑过才做出来的。”

人员方面

尽管制作技术日益成熟,但制作过程中的(操控技术的)人仍旧是最重要的。

马克数十年的经验对他的制作成果有巨大帮助。他经常会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相互矛盾的消息。


出处:David Hearin / Frame.io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