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完)

Art and Compromise: Who Crafts the Look of Remastered Films?
影视制作

“我了解现代数字色彩科学,但我得说,我使用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只是直觉。”马克(Marc Wielage)说,“我们竭尽全力想要保留摄影师原来的意图。即使导演试图将工作推向另一个方向,我也会尽力站在摄影指导(DP)这边。”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以随心调整图像,让它接近各种风格——我有时就会在当前的新制作中这样去做,同时沟通也至关重要。

“但保持一部电影精髓的想法源自人心,而不是工具。”

没有对错之分?

那么谁有权来做决定呢?

什么是该被优先考虑的?是电影制作人的构想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构想显然是会变的,抑或是观众的怀旧情结,这难道就不会变了吗?正如马克所说,你根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从道德上讲,这又取决于谁拥有这部电影。”马克说,“只因在20年前买了票,观众就拥有这部电影吗?还是说这部电影属于制片厂,因为他们确实拥有电影的版权?还是说它是属于电影制作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创作?”

“也许,我们最好忽略掉所有的是非对错,尽可能把电影重制得更好就行了。”

“也许这只是意见不同,并无真正的对错之分,只是另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或者,也许他们只是没什么品味而已。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如果你开始相信好评,那么也许你也得看看恶评。所以说,也许,我们最好忽略掉所有的是非对错,尽可能把电影重制得更好就行了。”

辞旧

在所有争议中有一点是很显然的,那就是在电影重新调色方面没有明确的路径可循。

有些观众看不出差别,有些观众看得出并对这种改动表示欣赏,有些观众则会闹翻天,认为这与原作不符(或者至少跟他们脑海中的画面不符)。

因此,也许结束这篇文章的最好方式是引用王家卫的一句话,让这位严谨的电影人来解释解释为什么他的“河流”哲学是电影人和观众可持有的最好的心态。

“从(电影重制)这个过程开始,这些话就时常提醒我,我要从我职业生涯的不同角度出发,把这当作一个机会,把这些重制作品当做新作品来呈现给观众。

走到了这个过程的尽头,这些话仍然适用。

我邀请观众和我一起重新开始,因为它们(重制电影跟原片)不是同一部电影,我们也不再是同样的观众。”


出处:David Hearin / Frame.io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

views
影视制作
电影中的多种色彩类型

〖更新至2-3〗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生成了色彩理论。纵观电影的历史与进步,色彩科学已经进化成为电影过程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

影视制作
揭秘恐怖片《我们之一》背后的Assimilate SCRATCH应用:独家幕后分享

〖更新至4-6〗从编剧阶段早期我就徜徉在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中汲取美学灵感,不过将构想化为现实绝非易事。

影视制作
如何利用Reeltime Pro槽系统定制视图

〖更新至3-7〗由于一些回放设置的局限性,剧组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们监看设备上的信号和图像往往不能理想地满足其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