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维伦纽瓦《沙丘》导演技巧解析(一)

影视制作

这是一本传说中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书。在他之前,有许多人都尝试过——尝试结果好坏不一——但丹尼斯·维伦纽瓦《沙丘》是这个令人生畏的科幻故事最好的电影改编版本。那么,为什么前人没改编成功的电影,维伦纽瓦却改编成功了呢?

本文会先简要介绍维伦纽瓦的电影,然后将他的《沙丘》版本与前人尝试过的版本进行比较和对比。最后,我们将探讨维伦纽瓦在《沙丘》中导演风格的变化。

《沙丘》丹尼斯·维伦纽瓦

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作品

自1998年其第一部剧情长片《8月32日》(August 32nd on Earth)问世至今,丹尼斯·维伦纽瓦已打造了影史风格最多样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履历之一。但是,维伦纽瓦那时还不算完全成熟。

无论是对自己的处女作,亦或甚至是第二部作品《迷情漩涡》(Maelström),他都不完全满意。在退出剧情长片创作领域近十年后,他带着他的下一部剧情长片再度回归。2009年的《理工学院》(Polytechnique)是该导演的第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

维伦纽瓦继续用自己的成就向世界证明他是本世纪10年代最多才多艺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他在不同的题材、拍摄风格和类型之间游刃有余。维伦纽瓦在这十年里执导了《焦土之城》《囚徒》《宿敌》《边境杀手》《降临》《银翼杀手2049》。任何导演,如果像他这样有如此大产量、风格跳跃如此之多的电影作品履历,肯定会感到自豪。

IMG_257
维伦纽瓦在《降临》片场采用尊正监视器进行监看

由于经常在不同类型的故事之间跳跃,维伦纽瓦的导演风格必须足够灵活以适应这种多样性。令人钦佩的是,尽管他需要在每部电影中大幅改变自己的风格,但他的导演风格还是如此独树一帜。


出处:Sam Kench / studiobinder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丹尼斯·维伦纽瓦《沙丘》导演技巧解析

views
影视制作
影视内容虚拟制作的16个最佳用例

将实时计算机图形与传统电影制作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拍摄方式。

影视制作
从何时开始,科幻片不再畅想美好未来了?

〖更新至5-6〗“丧世感”反乌托邦何以成为主流叙事风格?

Screenwriting: The Goal of Dialogue
影视制作
编剧:对白的目的

〖更新至1-5〗一句完美台词的出现时机、出现位置、角色发展和简洁度如何创造引人入胜的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