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丽特》导演卡斯·莱蒙斯:确实,演艺界有时让我很生气……
- By : Titivillus -
- Category : 设备聚焦
- Tags: 奥斯卡, 尊正案例, 设备聚焦
当卡斯·莱蒙斯(Kasi Lemmons)接到这份关于废奴主义者哈丽特·塔布曼传记片《哈丽特》(Harriet)的导演棒时,她没能参与主角的选角:剧组已经为她选好了。
在这位知名导演和演员接到该项目的前一年,凭借音乐剧《紫色》(The Color Purple)百老汇复排版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以及日间时段艾美奖“最佳音乐表演”奖项的辛西娅·艾莉佛(Cynthia Erivo)就已经被选中为《哈丽特》的主角。但没过多久,莱蒙斯就同意了这个人选。
“在搜罗她的资料后,我在脑海里形成了她的形象:个子矮小、体格健壮、动作敏捷,擅用声音传达情感,而且很有气场。”2019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导演莱蒙斯在专门为她和她的作品《哈丽特》举行的映后谈上告诉大家,“然后我见到辛西娅真人时,发现她确实个子矮小、体格健壮、会唱歌,而且真的很有气场。我就想:‘这个演员适合’。”
《哈丽特》是莱蒙斯坎坷职业生涯转型之路中的一个巅峰之作,她从演员——在乔纳森·戴米执导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扮演女主角的室友,并出演了斯派克·李执导的《黑色学府》(School Daze)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成为了备受赞誉的导演——她的长片处女作《仲夏夜玫瑰》(Eve’s Bayou)被罗杰·伊伯特评为1997年的最佳影片。而此后她只执导了四部长片(仅含单独执导的):《迷离感应》(The Caveman’s Valentine)、《对我说》(Talk to Me)、《黑暗的降生》(Black Nativity)以及本文说的《哈里特》。
因此,拿到这个新项目后,莱蒙斯就全身心投入其中。她尽可能阅读更多关于哈丽特·塔布曼这个历史人物褒贬不一的报道。莱蒙斯指出,该传记原作者倾向于夸大事实。
“她早期给一群废奴主义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莱蒙斯解释说,“那些人英勇地决定讲述她的故事。但他们想确保这个故事足够精彩。因此,这些与她交好的白人贵族稍稍美化了她。在权衡早期传记作者所说的与我们所发现的真相中,我们设法还原真实——同时也尊重与她同一时代的人对她的评价。”
《哈丽特》的拍摄团队是多元化的,主要是女性和有色人种;除了莱蒙斯之外,两位制片人也是女性。在片场,有一种精神上的氛围。有时,工作人员说他们能感觉到塔布曼的存在。就连奥斯卡获奖电影摄影师约翰·托尔(John Toll,代表作:《命运规划局》《钢铁侠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受这群人的潜移默化,也感到有一种精神存在。而且这种感觉是极其强烈的。
“我们在一个曾经有1000名奴隶的种植园里拍摄,”莱蒙斯回忆说,“那片土地本身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身处于这片黑人们曾经劳作、经历生死、遭遇奴役的土地上,你意识到如果要了解这个国家,你得面对些什么时,你会有各种深沉且复杂的情感。”
好莱坞可能在莱蒙斯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狠狠打击了她,但当她坦诚对待她那双创作的双手时,她学会了换个角度看待事物。“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却也很美好,”莱蒙斯跟大家说,“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花了很长时间全世界各地跑地设法让电影过审。”她继续补充说:“我从来没有预料到(这次会取得成功)。我以为我做的事情都会在最后一刻希望破灭,就像多数电影的宿命那样。比如说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认为它做不成。实际上,是这两位制片人的决心使它得以完成。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一半都是所参与的电影刚刚希望破灭了的。”
莱蒙斯认为她在电影制作史上的位置是,除了制作好的电影之外,还打破了障碍。“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我帮助了非常多样化的新兴一代电影人,还当过一些人的人生导师、给一些人指引过方向。”她说,“如果我以任何方式帮助了更多女性、更多有色人种电影人进入这个行业,如果我有激励过任何人,那么我真的会为此感到骄傲。”
她在片场很有“佛系”,不会大喊大叫,不会怒形于色。“确实,演艺界有时让我很生气,这份工作就是这样的,需要你善于情绪管理。”她说。有时,有人会跟她说,她应该“把对讲机扔湖里”或者“砸砸东西”。但是她没有,演员的经历告诉莱蒙斯,要执导一部电影,光是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她说:“我很早就意识到这种情绪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如果我想要一种快乐的氛围,我必须创造一个快乐的氛围。我努力做到让剧组人员保持积极性,即使在困难时期,我也不会把对讲机扔湖里。”
《哈丽特》的拍摄是一次艰难的拍摄,要在这样的实景地拍摄,还有受各种因素影响,要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拍摄,还要设法讲述这个很少在银幕上出现过的重要故事,但是,她的平和心态在某种程度上给这部电影的成功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哈丽特》中每一帧都如同古典油画般浓厚,在光影交错中,完美地捕捉了美国19世纪60年代的灵魂,将观众的思绪拨回“黑人运动”的峥嵘岁月,感受黑奴们“要么自由,要么死”的反抗决心。在此电影幕后,尊正监视器再次见证了它的传奇。
文字来源:Filmmaker
图片来源:VARIETY、IMDb、网络等
编译:Jocel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