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迈尔(Dirk Meier)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他参与过的电影项目却十分知名,比如:《俄罗斯方舟》(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反基督者》(Antichrist)、《寒枝雀静》(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在第65届柏林电影节期间,我参加了几场演艺人才项目“2015:太空探索”的活动。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确信,在电影制作这门艺术/行业中,除了演员和导演,还有更多方面的人才需要探索。从柏林电影节的大师班和各式电影专业人士(导演、演员、摄影指导、电影剪辑师、编剧、布景设计师、音效设计师、作曲家……)的专题讨论中,我了解到的一大关键点在于,制作电影的工作流是个人单打独斗所无法承担的,因此,“全能型电影制作者”的存在可能只是一种带浪漫色彩的夸张说法。正如在柏林的客座讲师们赞同的那样,电影制作的本质是在电影导演的指导下进行协调合作和分工。
在我看来,对这个概念更清晰的阐释来自调色师德克·迈尔。对多数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很陌生(在2015年柏林电影节之前,我完全不认识这个名字),但他参与制作的电影却很知名,比如:《俄罗斯方舟》(2002)、《反基督者》(2009)、《特警判官》(2012)、《寒枝雀静》(2014)、《幸福的拉扎罗》(2018)、《关于无尽》(2019)和《工作与时日》(2020)。
在本期专访中,迈尔谈到了他的职业,并聊了聊他对过去十五年中几部最大胆和有开创性的电影的贡献。作为采访者我得说,没有比和热爱自己工作的人谈论工作更轻松的任务了。
Q:你的名片上写着: “德克·迈尔。调色师。”调色师到底是做什么的?
A:你知道Photoshop或其它图像处理软件吗?就那种能让你在电脑上修饰平面图片的。我对影像做类似的操作:在片场录制完影像后,我负责改变它们的风格。
比方说,我的任务之一是确保观看体验的一致性。这对虚构电影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你可以想象一个两位角色在室内做某些事的场景:他们在客厅谈话,然后去厨房吃晚饭。多数时候,电影制作者不会在同一天或同一地点拍摄所有镜头,所以剪辑师把不同镜头组合成一个场景时,某个镜头和下一镜头间的差异可能会很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线和色彩有所变化。作为调色师,我要在不同镜头间给出流畅的光线和色彩变化,因为这些差异会干扰观众并让他们出戏。在色彩方面,我得确保每个场景都有一致的风格,这样电影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镜头进入下一个镜头。这和“隐形剪辑”的原则,即剪辑师通过剪辑动作或视线匹配来连戏是一样的。这类“色彩匹配”工作是调色或校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和电影剪辑中可用剪辑动作破坏两个镜头之间的连续性一样,调色师也可以增强光线或色彩的差异。我能做很多种操作,而这完全取决于导演对其电影想要什么视觉特征。
出处:Michael Guarneri | MUBI
翻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黑暗中的生活:对话调色师德克·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