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维伦纽瓦作品回顾:从《焦土之城》到《沙丘》
- By : Titivillus -
- Category : 设备聚焦
- Tags: 尊正监视器, 设备聚焦
具有法国血统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在2021年为观众贡献了一部投资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由提莫西·查拉梅、赞达亚、奥斯卡·伊萨克、丽贝卡·弗格森、戴夫·巴蒂斯塔、杰森·莫玛等等知名演员主演的史诗科幻剧情片大作——《沙丘》(Dune)。影片院线上映35天,斩获全球票房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5亿元),华纳计划《沙丘2》将在2023年11月3日与观众见面。
忠于独立电影制作的思维方式
最初,维伦纽瓦凭借2000年一部加拿大心理剧情片《迷情漩涡》(Maelström)收获国际知名度,随后在2009年,他带来了基于1989年真实反女权主义大规模枪击事件“蒙特利尔大屠杀”的犯罪剧情片《理工学院》(Polytechnique)。
在其职业生涯中——从2010年的《焦土之城》(Incendies),到2017年的《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再到如今的《沙丘》——维伦纽瓦一直不变地保持着忠于独立电影制作的思维方式。
维伦纽瓦的作品从来不是靠预算或技术,而是以故事叙述为核心。他的职业生涯是效忠于故事的——不是效忠于出钱给他拍电影的制片厂。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我忠于电影。我和电影之间是一种神圣的关系;它仿佛成为了一种宗教信仰。”
无论是大预算的好莱坞电影,还是小预算的纪录片,这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导演说,他一定要找到对素材深入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影响着他对影片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没有什么比让我跟摄制组成员一起滚泥地、抗冷风更动容的了,我能感受到摄制组成员的能量与热情,我可以尽量给他们赋予灵感。说到底,那才是电影最重要的一部分。”维伦纽瓦同时承认,他在每个项目中对于坚持自己的构想确实十分顽固:“对我而言,拍电影就像是打仗,某些战役我确定自己决不能输。”
家庭是现实与个人作品的支柱
无论是《焦土之城》,还是《降临》(Arrival,2016),抑或是最近的一部《沙丘》,它们都有一条强而有力且共通的串联线:家庭。更具体而言,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复杂的关系。尽管导演本人会因为外出拍片而长时间无法跟家人相聚,他还是把自己的作品归功于孩子给他的启发:“我认为我之所以能拍出这些电影是因为我有孩子。是他们给了我植根现实的支柱,是他们给我展示了这些年来我的变化。人拥有不断进化和改变生命中许多事情发展方向的能力,而这让我对人类心怀希望。”
为何不用临时配乐进行初版剪辑
尽管音乐对维伦纽瓦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他几乎不会随意地听音乐——但他更喜欢不用临时配乐进行自己电影的初版剪辑。他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影片在注入音乐所引发的情感之前,本身就尽可能具备足够的张力,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故事中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地方。“任何东西加了音乐都会变好看。当音乐太多的时候,我会觉得那是掩盖故事不足的一种方式。如果删掉音乐,那你就能看到影片哪里需要体现爱,哪里需要你花更多时间。当我感觉一部电影没有音乐也非常有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达到预期了。”
《焦土之城》:从一个人的过往解放自己才能找到平静
维伦纽瓦自发地让自己的电影制作停滞了9年之后才迎来了他的首部奥斯卡提名影片(这部片斩获了加拿大电影及电视学院所颁发的2011第八届吉尼奖)。在他拍完自己的第二部长片电影后,他对自己大失所望,因为他感觉,他没有按照自己应该用的方式来拍电影或指导演员。“我当时感觉拍电影更多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以电影来学习进步或为社会做出什么回馈。”于是他决定,直到有一天他听到、读到或看到足以再次给他启发重拾电影的东西之前,干脆不拍了。在这段“息影”期间,维伦纽瓦回归校园,等他再次出山时,他的技艺更炉火纯青。
所幸,观众没有等太久就看到了维伦纽瓦的下一部大师之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一部3小时45分钟的舞台剧,编剧是黎巴嫩裔加拿大人瓦吉·穆阿瓦德(Wajdi Mouawad),剧名就叫《焦土之城》——围绕黎巴嫩内战的一个感人的家庭题材舞台剧。这部舞台剧深深地影响了维伦纽瓦,看完这场情感炽烈的表演后他立刻拿下了电影版权。“到舞台剧的结尾,仿佛整个剧场都缺氧了。那我是人生中所看到过的最有力量的艺术活动。”这部舞台剧触动了导演的心弦,因为它引发了“关于我自己的身份认同,家庭的重要性,过去的声音与人生过往之沉重”的强烈共鸣。他补充道:“那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这些问题。”
《降临》:人可以构建沟通桥梁
《降临》是一部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其中斩获最佳音效剪辑奖)并大获好评的科幻剧情片,而其在2016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之后的一周上映是具有深刻的主题性意义的。当时,美国关于移民问题的全国性对话达到了两极化的顶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语言学教授(艾米·亚当斯-Amy Adams饰)采用缜密思考的手法,寻找与着陆在地球上、形似头足动物的7肢外星生物进行沟通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与“敌人”进行谈话的价值:人与人之间是可以进行沟通的,就算连所说的语言不互通都不是障碍。
“不只是与敌人,还有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沟通,我们可以找到方法建立跨越道鸿沟、那道阻碍的桥梁。那是我觉得那个故事给我深刻启发的地方。”维伦纽瓦说。他还强调了一个概念,电影是构建跨文化情感桥梁的一种工具。“作为电影人,我们有责任去处理对‘非我族类’的恐惧。电影在那方面是一种很美好的工具。”
《沙丘》:扩展小说中的“女权主义种子”
当处理1984年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翻拍版和改编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小说时,维伦纽瓦十分清楚面对这样一部备受爱戴的经典之作要承受怎样的风险。“你去改编,那就会毁原著。但有改编方式是可以保留住原著的精神内核的。”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对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拍摄的《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导演十分忠于原著小说——而现在轮到他来改编一套世界科幻小说巨著,他试图遵循同样的路线。
维伦纽瓦承认,既要忠于《沙丘》的核心粉丝,又要兼顾新受众,这成为了拍摄这个项目的终极挑战。维伦纽瓦仍然记得他第一次读到赫伯特小说的感觉:“当我13岁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对我来说完全戳中了我的内心。在我去看任何其他改编之前,我真的试着去重新唤起初读它的感受——那种纯粹的、质朴的画面和情感。”导演特地要求自己的摄制组不要到网上去研究各种图片,为的就是将赫伯特独特构想的精髓呈现到大银幕上。
为了让影片更符合当代观众,维伦纽瓦进一步扩展了小说里的女权主义元素,提升了片中一些女性角色的重要性,甚至变换了一个关键角色的性别。“我一直以来都对女性特质以及女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我的大部分电影都能反映出那一点。为什么?因为我是由一名主张男女平等的母亲和一位非常强大的奶奶养育长大的。在我读小说时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在这样一个阳刚的故事里,却有着女权主义的种子,我们在电影中将那种子进一步带到地面让观众看见。”
世界级影视作品的背后总能看到尊正监视器的身影,尊正也将继续致力于为影视项目提供从前期到后期最专业的全流程色彩管理服务,让制作出色,让影片出彩!
出处:SU FANG THAM | FiLM iNDEPENDENT
编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