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电影大师达伦·阿伦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本人分享几个小贴士,教你如何利用表演、布光和摄影机创造真正的电影。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知名导演,代表作《梦之安魂曲》(2000)、《黑天鹅》(2010)和《母亲!》(2017)——在奥斯汀电影节坐满观众的剧场放映完他最新一部作品《鲸》(The Whale)之后进行了发言——深入地讲解了自己的电影制作流程,以及他如何创作真正的电影。
同台的还有撰写了《鲸》原版舞台剧的编剧塞缪尔·D·亨特(Samuel D. Hunter)。阿伦诺夫斯基在他与电影节主持人的讨论中,以及在与粉丝活跃的问答环节中,表达了大量真知灼见。
自他先后从哈佛大学和美国电影学院毕业后,阿伦诺夫斯基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其具有挑战性而超现实的电影,这些影片深入探究了心理小说里有时令人不安的元素。
尤其是《鲸》这部电影,阿伦诺夫斯基直抒胸臆,创作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令人心慌——却说来奇怪竟然讨人喜欢——的电影。虽然本片改编自舞台剧,但这可能也是阿伦诺夫斯基最具电影感的一部,他则将一切归功于自己所聚焦的创造电影所需的3件事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3个元素,并探究它们在《鲸》中是如何运用的,并试着深入解析你可以如何将这3个不同层面运用到自己的项目中。
- 表演
对于感兴趣想看《鲸》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以布兰登·费舍(Brendan Fraser)所展现的电影主角为开始,也以此为结束。虽然我这样说可能看似是没有把跟优秀演员合作当成是电影的一个关键元素,但你必须理解,就算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这样的导演,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跟布兰登·费舍或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或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合作的。
伟大的表演源自伟大的导演功力,而尤其对于《鲸》这部电影,阿伦诺夫斯基在放映的问答环节提到,他们对电影的彩排做得相当充分,因为他和演员们花了好几周让每场戏的走位和对白台词都准确无误地表达。
我很喜欢阿伦诺夫斯基把表演当成电影的首个核心元素,很多电影人似乎忽略了拍电影的这个部分。在电影学院的时候,你可能无法花大量时间来彩排,也不能跟最有才华的表演者合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一旦在开发项目,如果没有注意要花大量时间来培养优秀的演技,那么你的整个项目都会是失败的。
2. 布光
阿伦诺夫斯基拥有相当全面的电影素养,他当然理解,在表演之后,对任何项目而言第二关键的部分就是布光。就算是《鲸》这样一部(受到原版舞台剧的影响)剧情几乎全部发生在一间小公寓的片子里,布光也是故事和影片整体情绪的一大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化反映着电影的各个主题,阿伦诺夫斯基充分利用布光让这间公寓感觉好像是对故事更为重要也更为沉浸的一部分。事实上,在问答环节中,阿伦诺夫斯基分享说,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来安排公寓的布局,以确保他们能为每个角度和情景提供足够的布光,这样图像就不会感觉平或枯燥无味。
总的来说,布光是任何电影或视频项目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从布光可以快速暴露谁是新手电影人,也可以提升资深专业人士的功力。即便是像《鲸》这样的“大”项目(相较于阿伦诺夫斯基此前的一些项目,这其实是相当微预算的一部),布光也不一定就要超级华丽。
相反,如果你聚焦到三点布光法的核心元素上,并学习如何使用光影来帮助塑造角色及其情绪,那么你也可以掌握这部分电影体验。
3. 摄影机
最后,要总结阿伦诺夫斯基创造电影的关键元素简表的最后一点,就是这位资深导演会以摄影机来完成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这一点的另一部分是因为业内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把摄影机作为这份简表中排第一的最重要的一点。
扩展阅读
年轻电影人追求的是拥有最高分辨率、最快帧率和更优动态范围的摄影机。然而,伟大的电影却总是用“穷酸”的摄影机拍摄的。从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沉迷于用iPhone拍电影,到相当多低预算和独立电影选择使用他们最喜欢的数码单反或无反相机拍摄而不为ARRI Alexa买单,决定项目成败的从来就不是摄影机。
反而摄影机是用来帮助捕捉项目的最佳元素的,那些元素才可能成就伟大电影。《鲸》这部片以4:3拍摄(这是过去电视机衍生出的更小的像个正方形的宽高比),这在视觉呈现上太妙了,因为画面分辨率的宽度变小就意味着查理(费舍饰)的身体会占据画面更大的比例。这反而加强了观众对他庞大身形的感知,并进一步理解无论是比喻意义还是字面意义上,他都被困住了。
拥护摄影机为电影增色的人看到的远不止最新款索尼电影摄影机的最大卖点。《鲸》所采用的宽高比跟大部分现代摄影机的卖点没多大关系,而这样的摄影机设置却为影片平添引人入胜的力量。阿伦诺夫斯基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因为他的长片电影首作《死亡密码π》(Pi)就是采用Aaton XTR 16mm胶片摄影机以借来的大约6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50万元)预算拍摄完成的。
来自《鲸》的经验
最终,虽然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必然会造成口碑与票房的两极分化,但这部电影确实是有意图的电影制作与真正的电影的又一力证。
就凭阿伦诺夫斯基本人参加像奥斯汀电影节这样的电影节活动,还花时间跟有志为电影人和编剧的观众们互动,应该就能看出,他真心看重自己的作品。
尽管本片只有单一拍摄地和很基础的环境,但《鲸》依然是阿伦诺夫斯基的一个颇具野心的电影项目,同样也是编剧亨特对处理当今一些最重要问题和话题的尝试。
扩展阅读
出处:Jourdan Aldredge | Premium Beat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