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25周年 :导演坦言幕后挫折 传授两大执导心法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肖申克的救赎》

25年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直是充满力量、引人深思的经典之作。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用完美剧本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斯蒂芬·金原版小说的微妙基调,同时用戏剧化的手法增强了原著的效果,用高超技巧凸显了主题和人物,从人文的高度呈现出一部情感充沛的史诗。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达拉邦特回忆道:“刚拍摄的时候,每一天都觉得是失败的。” 他碰到了几乎所有导演都为难的问题:时间不够,预算太少。最近,在影片25周年纪念日上,达拉邦特分享了两大幕后经验。

 认真对待电影开头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开头以“肖申克妻子被杀”和“肖申克当庭受审”场景的交替切换展开。但这并不是刚开始就设计好的。其实,拍摄电影开头是让导演最受挫败的时候。

达拉邦特说:“其实原剧本是以先后顺序分别讲述两个场景的。第一个晚上我拍摄了谋杀的镜头,后来发现,如果按照原计划,我还需要两个晚上拍摄,但当时只剩一个晚上了。”他用所剩时间尽可能拍摄了几个重要镜头,但挫败感挥之不去。

 “当时我和剪辑师在剪辑室坐了几个月,绞尽脑汁利用现有素材剪辑。一天早晨,我突然想到,我们可以把庭审当主线,把谋杀镜头当作回忆副线融合进去,最后效果很好。”

即便计划好的想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没有关系。相反,这促使你寻找更好、更高效的方法来表达你的初衷。

 用不同方法和不同演员讲戏

《肖申克的救赎》中,两位主演风格迥异。“蒂姆·罗宾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和他讲戏时需要涉及一些概念化的细节。摩根·弗里曼则非常不同。”

 “我在讲戏的时候,摩根很礼貌地在听,但我注意到他眼神飘忽。于是我停下来,问他是不是不需要我讲那么多。摩根点头,说只需要告诉他什么时候站,什么时候坐,什么时候左转,什么时候右转就行了。”

这对达拉邦特来说是有益的一课,让他在拍戏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T)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