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揭秘之:我做过最难的特效是……?(1/3)

行业观察

多位大咖级电影人、摄影师和特效艺术家一起回忆自己如何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自电影诞生以来,我们就在其中加入了种种“幻觉”——这可不是件容易事。1895年,早期电影人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实现了如今被人们广泛承认的第一次特效。在一部以苏格兰玛丽女王斩首为题材的短片中,克拉克在利刃即将砍到玛丽脖子的瞬间停止拍摄,让演员原地不动,用假人换掉真人扮演玛丽,然后再次开始拍摄。差不多同一时期,先锋电影人乔治·梅里爱也研究出类似特效,并运用在1902年的杰作《月球旅行记》里。由此,电影特效的革新从未停息,还不断拓展着电影这种媒介的极限。

本文中,Vulture请来多位大咖级电影人,一起回忆他们做过的最难的特效。这些经验五花八门,从电脑生成到手工制作,从宏大到细微,都提醒着我们施展电影这种神奇魔法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剧名:《权力的游戏》第六、七季(2016-2017)
特效:丹妮莉丝骑龙
讲述人:德里克·斯皮尔斯,视效总监,Pixomondo

第六和第七季《权力的游戏》中,我们开始让丹妮莉丝骑龙。从第五季中我们学到的一点,就是那些龙飞出来时显得有些过于单调了,因为摄影机静止不动。我们觉得:呃,下一季我们该让摄影机动起来,也得让角色多一些动作。

起初制作组构思出一套系统,可以移动摄影,并让演员艾米丽·克拉克骑在一个木制假龙背上。那样一切就都能动起来了。我们还提前安排好了所有动作和动作控制。当时我们觉得这样就行了,出来的效果肯定很完美,因为我们啥都安排好了。肯定很赞。

结果我们发现,龙和一整块木头完全不一样。它们会移动,而且在移动时还会收缩躯体,肌肉也随之移动。于是我们又加上龙飞翔时的肌肉动作——可是演员的腿对这些动作给不出正确的反应。这让我们不得不换掉她的腿。最后我们为了配合龙背上的肌肉运动,不得不在超多镜头中逐个换掉她的腿,简直就是场噩梦。和让她骑上这些长着蠢肌肉的蠢龙比起来,制作这些戏份里的所有其它东西都是简单的。一部分镜头里,我们整个换掉了她的腿;其它镜头里,我们换掉了腿部映射的构造,还做了移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等于是完全解构了演员的下半身才搞定了这些效果。

这事儿给人的感觉是:你能看到那些龙飞过海洋,看到火焰和各种壮观效果,但是最难做的部分居然是让演员的膝盖不要在龙背上滑来滑去。这个小细节可能占掉了制作这些镜头一半的时间精力。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她好好地坐下。第一次做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想到这会这么难。第二次做也根本没简单一丁点儿。还是这么难。

片名:《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2016)
特效:CGI彼得·库欣 
讲述人:约翰·诺尔, 特效总监

(塔金一角原本的扮演者)彼得·库欣多年前就去世了,这意味着我们没了活的参考。于是我们找了个演员在片场表演这个角色。虽然之后我们会把他的头或整个身体用电脑生成的人物形象替换掉,但我们还是想有个真人在现场,给其它演员一个表演的参照。我觉得盖伊·亨利演得很不错。开拍前他说过:“我不是个模仿师。我没法模仿(库欣)。但我可以用同样威严、锐利的语调演这个角色。”

于是我们拍下他在片场的样子,他穿着一个头戴式摄影系统,好让我们随着动作跟踪他的面部表情。接着我们用《星球大战》前三部曲的素材作参考,建了一个彼得·库欣的CG模型,然后配上盖伊的动作来让CG动起来。一开始我可能对此过于乐观了:我们发现人说话时脸颊、嘴唇和嘴部肌肉的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彼得·库欣发“啊”音时,大多只会移动下唇,露出下排牙。但是盖伊不这样。所以在他说台词的时候,看起来就不太像库欣。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困难的挑战之一:需要在各种细节处增强这种相似性。

这类特效工作非常微妙:刚开始做时一定会看起来不对劲,很让人不舒服。直到完成度达到98%或99%才会看起来不那么怪异。“恐怖谷”效应厉害得很。

片名:《寂静之地》(2018)
特效:玉米斜坡/最后一只怪物
讲述人:约翰·卡拉辛斯基,导演

这场小孩被玉米淹没的戏我一直觉得会很难做。我记得开拍前和朋友德鲁·高达聊过,他在剧本最后留的唯一一条笔记是:“你到底要怎么拍这场玉米戏?”

我们的制胜法宝是杰夫·毕克罗夫特。这位杰出的美术指导设计了一个斜坡,藏在浅浅一小层玉米下面。所以拍摄时玉米的深度始终只有12寸,却能让演员看着像是逐渐淹没在里面。拍摄时演员随时都可以沿着斜坡走上走下,看起来就像在玉米上面或在玉米之下。如果他们觉得紧张,还可以藏在玉米下面做深呼吸。但那个拍摄日还是进行得非常紧锣密鼓。好在小演员们都经验丰富,在玉米里待了整整八个小时。不过时至今日这都是本片中我最喜欢的特效之一。

最难做的视觉效果可能是片尾——艾米丽和米莉生死攸关的那一幕,艾米丽举枪对准了怪兽。要在非常封闭、狭小的空间设计怪物走动和进入的方位,还要让他在最后关头攻击人类角色,难度很大。怪物的脸会裂开,每一瓣都是一个小型雷达装置,这设计非常惊人——而且真的、真的很难制作。当时我们甚至不确定来不来得及把所有特效都做进最终版本里,因为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

最后我扮演了这个怪物——我穿上动作捕捉服,这是斯科特·法拉尔的注意,我很喜欢。所以是我站在那儿,穿着实在太紧的衣服,发出怪物的小小吼叫。不过,让怪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电影里,穿过房间挨上最后那枪,那可全是斯科特和工业光魔的功劳。

他们基本是把那个怪物画在我所在的地方了。

影片:《天地大冲撞》(1998
特效:水漫纽约
讲述人:米密·莱德,导演

我做过最难的特效是在我和工业光魔合作《天地大冲撞》的时候,片中我们要制作水漫纽约的镜头。当时特效技术方兴未艾,所以要让画面内容看起来真实可信堪称一项壮举。他们为此全力以赴,我也是,就为了让一切看起来真实可信,仿佛身临其境。水的流速。水的模样。等等等等。那些巨浪冲向沙滩。女演员和她父亲告别的戏。我们得确保特效真实到不会干扰影片中实打实的情绪流露。角色们知道他们会一起赴死。所以保持这一幕情绪的纯净、真挚至关重要。巨浪即将袭来时,观众的注意力必须牢牢被吸引在这。于是斯科特·法拉尔,他真是个天才——他要制作一系列很困难的镜头——当时我用了很高的升降镜头一路向下俯拍人物,全程都在移动摄影机。唯独有一个镜头,全片最后一个大水褪去的镜头,这里的转描技术不够完美。你看得出那里有点违和。不是因为制作组当时时间不够,而是因为当时技术还没先进到能完美实现这里的效果。

views
行业观察
高级调色师婕特·欧莫希比

〖更新至1-5〗初始在鲜少女性的声音传输部门到胶片转印部门最终定位在数字调色,且在低预算工作才得到了一些突破机会。

行业观察
2024年度SMPTE媒体技术峰会:AI与IP化成为好莱坞关注重点

SMPTE媒体技术峰会(SMPTE Media Technology Summit)被誉为全球影视行业的技术风向标。这个一年一度的大会关注媒体创新、解决方案与技术。

https://postperspectiv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Roundtable-Main-Image-624x416.jpg
行业观察
2024虚拟制作圆桌访谈

〖更新至3-20〗现代虚拟制作在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项目中,这个在过去如“狂野西部”般的领域如今正在逐步发展成熟。虽然工作流尚未“标准化”,但部分流程已实现标准化,并且从业者们越来越适应这种拍摄方式,尽管虚拟制作的方方面面仍在发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