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影艺术的崇高殿堂中,有一类举足轻重的艺术家深藏幕后 —— 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未能得到这个行业最高荣誉的认可。每年在杜比剧院(译者注:每年奥斯卡奖颁奖礼的举办场所),我们会十分寻常地称赞导演的远见卓识、演员的惊人蜕变、摄影指导(DP)的独到眼光和作曲家的绝美配乐。然后,在这些“小金人”递出的瞬间,电影的调色师 —— 这位通过色彩塑造电影的情感基调和视觉辨识度的艺术家却始终深藏幕后。他们的作品能体现在电影每一帧的画面中,然而,他们却从未上台领奖。
调色师是电影的最终创作者;他们通过逐镜头调整色彩、光线和对比度来塑造情绪、动作和意义。他们可以营造氛围,放大情感,并以独特的方式引导观众的目光。在当下这个时代,视觉叙事的复杂程度达到了极致,而他们的角色也从单独的技术需求转变成一种深刻的艺术形式。如果忽略了他们的贡献,就无法正确理解现代电影制作的协作性质。因此,奥斯卡奖理应增设这一座迟来的奖项:最佳调色成就奖。
从胶片到调色室:艺术形式的演变
要了解现代调色师的角色,就要先去了解电影色彩本身的演变。早期的调色是一个依靠人工、耗费精力的过程,需要手工着色和上色,与如今精细的调色艺术相去甚远。20世纪30年代,Technicolor的出现为银幕带来了生动饱满的画面,但对色彩的创意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片上的化学反应。“调光师” —— 现代调色师的前身 —— 则更像是一名技术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确保镜头之间的一致性和平衡。
数字革命使所有事物发生了变革。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从光化学冲印到数字中间片(DI)工作流的转变,将调色师从一名技术人员转变为真正的艺术家。
(未完待续)
出处:Bobola Oniwura | postPerspective
编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