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十年电影制作中的高光时刻

行业观察

十年中,电影制作和电影摄影界发生了很多事。让我们来看看那些高光时刻吧。

2010年代可能是电影制作史上最充满变数的十年。在YouTube、便携4K摄影机和各种作品发布平台争相涌现之际,业余爱好者和专业电影人的距离似乎正在逐年变小。十年中,有些关键时刻值得我们加以探讨。就整个电影工业而言,行业更加成熟,制作的影片也愈发精良。

我们来看看这些重要时刻吧!

ALEXA 65引发革命

《荒野猎人》就是用ARRI ALEXA 65拍摄的。(图源:20世纪福克斯)

2015年,ARRI宣布其大格式摄影机ALEXA 65可供租赁。这对大制作影片来说是个重要时刻,因为世界各地的摄影指导都想用这台机器一试身手。而6K摄影机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其巨大的65毫米传感器(比35毫米的大了三倍)得以模仿65毫米和70毫米的胶片摄影机。

  • 观众第一次见到ALEXA 65拍摄的素材是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一段水下镜头。
  • 第一个把ALEXA 65作为A机使用的影片是《长城》,由马特·达蒙主演。
  • 你第一次见到这种素材可能是在2016年12月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里。

随后,对ALEXA 65的需求剧增,用它拍摄出来的影片也确实漂亮得惊人。摄影指导们都对这款摄影机赞不绝口,基本可以肯定,未来还会有很多采用同款拍摄的影片问世。

最近一次赢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是拍摄了《罗马》的阿方索·卡隆,他用的就是ALEXA 65,为的是“利用其绝佳的动态范围”。

ARRI表示,每年都有大量影片排队等待使用ALEXA 65进行拍摄。因此,未来这款机器肯定会继续大展拳脚。

“数字”与“胶片”之争

诺兰用65毫米胶片而不是数字拍摄了《敦刻尔克》。图源:华纳兄弟

关于数字vs.胶片,冗余无聊的争论贯穿了这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互联网和全行业随处都可见到相关话题。当然,部分消费者会偏好某类影像和创意选择下的作品。也有不少或用胶片或用数字拍摄长片的从业人员现身说法。但基本上每次某位知名摄影师接受采访时,总会有记者和采访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数字vs.胶片怎么看?”有些摄影指导会勇敢地拒绝回答,表示这个问题非常荒谬。

与之一样荒唐的是,争论的话题慢慢转移到了影院vs.流媒体上,现在则开始了漫威电影vs.真正的电影艺术之争。不过,任何进步或发展的过程总会伴随着争论,事实便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摄影改变了行业全景,为现代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可能——如果单论创新的话。

无反相机的崛起

移走反光板意味着设备有更大的空间,重量也会更轻。图源:HK-PHOTOGRAPHY

由爱普生、莱卡、松下和奥林巴斯等公司率先推出,无反相机借助索尼2013年发布的a7进入主流。无反的特点是:移走了单反相机机身中占据空间、增加重量的反光板。对更小且性能更好的机身的追求将无反相机带入主流视野。在无反走俏之前,单反相机几乎独霸天下——今天也依然如此。在游客众多的地方,人们举着的大多是单反和无反相机。

无反的崛起也带动了微型三分之四系统的人气,这既有从单反相机中借来三分之四图像传感器的的意味,也提升了标准无反系统的某些性能。在和这些以及无反相机的对比下,单反则有些不进则退的意味。重点是,这十年出现了很多针对视频工作者和未来电影制作者的一流摄影设备。

无人机

无人机为航拍提供了一个更省钱的方案。图源Shutterstock

我几乎忘了提无人机。就像iPhone,无人机像是一直常伴左右的存在。但它的出现并没有那么久。和本文列出的很多设备一样,无人机的历史其实还很短。有了它们,你不需要再雇人开直升机去拍那些定场航拍镜头了。它们也在不断减小体积,提升性能,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巧妙运用无人机和无人机效果的例子不断出现。无人机为很多小成本项目增加了制作价值,比如MV或纪录片。现在,租借和购买无人机不再需要大笔金钱。2013年1月,中国品牌大疆率先推出了无人机精灵1。自此,大量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无人机。但对消费者来说,大疆依然是首选。

手机拍出了真正的长片

索德伯格只用iPhone 8拍出了《高飞鸟》。(图源:Netflix)

距iPhone 4S问世已有十年。这也意味着距你第一次听到YouTube用户和博主说“你可以用手机拍长片”也已经十年了。(我们就属于这些人。)现在这个设想成真了——已经有导演做到了这点。每一款新iPhone(以及其他智能手机)问世,其图像质量都会相应地有所提升。在今年秋季的新款手机问世时,它们中的不少已具备较专业的性能。相机不断升级的同时,配套的拍摄设备也在不断进化。很多公司都开始为手机摄影电影人打造各类镜头和设备。

你可能听说过一些手机摄影的实例,比如索德伯格和肖恩·贝克,他们要么是不得不这么做,要么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耍花招一时兴起。

LUT和M31的古怪经历

我们用Osiris套装的M31把短片《Escape Room》调成了经典橙青色调。

虽然现在话题热度已经降下去了,但橙青色调(M31 LUT)曾一度极其流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被妖魔化了。对比色天生就能制造电影感,恰当调色也能让这种风格非常美观。这有一部分要怪YouTube的内容制作。创作者要快速产出视频内容,更短的后期流程和更少的资源占用成了一种必需。于是,这些人转而寻求可以独自操作的高效调色解决方案。LUT就是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法。你不仅可以套预置LUT,还能自制LUT,然后在自己的频道或其他网站上售卖。这个新方法影响了某一群人,他们专注于为电影创作者提供快速方案,跳过了曾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的后期流程。

率先在LUT方面尝到甜头的公司之一是VisionColor,它们的产品证明你的LOG和Rec709素材也可以看起来很有电影感,即使你对调色一无所知。它们也主推M31,是我之前提到的橙青色调的推手之一。

稳定器和机身内稳定

稳定器让摄影机得以以轴线为基准稳定流畅地进行拍摄。(图源:Shutterstock)

科技发展的一个特性是,发明和创新的出现总是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和优化性能。在电影摄影领域,更小但性能更好的摄影机不断出现,其配套设备也更小巧平价。

在单反成为主流后,类似大疆或智云等品牌开始制造单手即可操作的稳定器(适配任何单反或无反相机)。在十年之初,诸如Glidecam 2000这样的产品(我大学作为机械师参与拍摄时就收过一个这个作为酬劳)为日后摄影机捕捉更加流畅顺滑的镜头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内容制作者不再需要依赖dolly车或滑轨来拍摄平滑镜头了。和我提到的其它事物一样,电影工业一直建立在流水线式的工作流和整体制作上。

我们不仅有了更好更廉价的设备,我们的摄影机也在“图像稳定”(即“传感器稳定”)方面不断进步。在镜头稳定已初具成果的前提下,很多摄影机现在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来让镜头更流畅平滑。在稳定器和斯坦尼康之上,各大品牌还在不断寻找能助电影人一臂之力的其它方式。

自1948年希区柯克的《夺魂索》至今,长镜头和平扫镜头都已是电影制作和电影摄影的常用手法。但现在的技术得以让人人都能使用这些手法。像《鸟人》和即将上映的《1917》这样的影片就是这种拍法依然重要的明证。

YouTube成了电影学校

YouTube教程成了未来电影人的宝贵财富。(图源:Shutterstock)

过去的十年真的很长。而YouTube主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0年代讲得最好的成功故事之一就是YouTube电影制作频道的走红。这些频道由众多内容制作者和视频编辑者组成,他们都乐于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分享在网上,供寻求指导者学习。目前已有上千个有关电影制作的频道——有些有几百万订阅者,有些只有4个。它们产出的视频包含摄影机、打光、执导和剪辑,数量非常惊人。新手电影人靠观看这些视频和教程学到的东西不比一般的电影学校课程要少。这一事实也启发了全球很多电影人来拍摄和剪辑自己的作品,靠YouTube上学到的知识开辟自己的事业道路。

女性摄影指导终于被认可

女性摄影指导愈发成为许多大制作的片场常态。(图源:Netflix)

2017年,瑞秋·莫里森因为《泥土之界》被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指导。她也负责拍摄了《黑豹》,一部商业大作。这一历史性瞬间对全世界摄影指导来说都是个转折点。在这个一直被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女性终于因优秀作品获得认可。诸如曼迪·沃克、夏洛特·布鲁斯、里德·莫拉诺和娜塔莎·布莱尔这样的摄影指导,正在电影这一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上成为领头人。是女性拍出了一些2010年代最美的影片。希望好莱坞能继续前进,雇佣更多才华横溢的摄影指导们。

黑白永不过时

黑白摄影在视觉上为影片带来一种怀旧美。图源:A24

对一个不断推出平价摄影机、更高级传感器和调色软件以创作精美影像的十年来说,黑白摄影依然有市场。看看过去十年中某些被提名“最佳摄影”的作品,有五部是黑白的,其中还有一部得了奥斯卡。就像之前提过的数字vs.胶片的争论,在我们不断追求更新的叙事手段的同时,电影在视觉上的怀旧审美也在增长。电影制作者像是终于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其实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规则可言。可以说,像A24和NEON这样的公司正是这些自由选择方面的先锋——它们在营销这类影片方面的努力也非常亮眼。对观众和电影人来说,这都是审美自由和统一性的一大进步。

从《灯塔》、《冷战》以及《罗马》这样的影片可以看出,摄影师将继续将电影媒介推向新的发展方向,用于捕捉这样的黑白影像的方式也会继续改进。

消费级摄影机被用于长片制作

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乔治·米勒在汤姆·哈迪身上绑了个Blackmagic口袋电影摄影机。(图源:华纳兄弟)

和手机摄影方向一致的是,好莱坞大制作也开始使用消费级摄影机了。单反、GoPro和无反相机开始进入知名摄影师的工作流。我最初在大制作中看到GoPro镜头是在2013年,是在一场《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的追逐戏里,虽然它视觉上和其他镜头并不统一,看起来有点糟糕出戏。但彼得·杰克逊好歹是用了它——在一部《魔戒》电影里用了一台GoPro(它火过一段时间,沉寂下去后似乎又要二度火起来了?)。制作规模小一些的电影,比如《弗兰西丝·哈》和《爱疯了》都是完全用佳能5D和7D拍摄的,它们都在院线获得了发行。

还有一些导演在大场景中用小型摄影机拍摄备选镜头的例子。乔治·米勒在汤姆·哈迪身上绑了个Blackmagic口袋电影摄影机,梅尔·吉布森也让特技演员在打斗戏中举着这种摄影机。你觉得梅尔·吉布森是在拍摄前读了我们的摄影机测评吗?你觉得梅尔·吉布森会……读我们的博客?这种问题让人怎么回答。

还有,这些事也发生了……

李安用120帧每秒拍了电影,虽然评价一般,因为画面看起来很奇怪。

彼得·杰克逊用48帧每秒拍了《霍比特人》系列。

一些我们最爱的导演开始自己拍摄影片了,比如阿方索·卡隆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YouTube人气博主马特·沃克曼制作了一款电影摄影设计“游戏”Cinetracer,让你可以以一种很有帮助且有趣的方式提前看到拍摄效果。

Netflix现在要求原创内容都用HDR拍摄了。

Quasar的灯成了目前最流行的MV和科幻电影打光方式。

爱图仕通过平价、好用、高性能且不断优化品质的灯具在打光业界占据了领先地位。

好一个十年!不知道2030年技术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我等不及想要一窥究竟了。

噢,还有一件事——我们的“真神和大师”罗杰·迪金斯终于在2018年凭《银翼杀手2049》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T)

作者:洛根·贝克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行业观察
高级调色师婕特·欧莫希比

〖更新至1-5〗初始在鲜少女性的声音传输部门到胶片转印部门最终定位在数字调色,且在低预算工作才得到了一些突破机会。

行业观察
2024年度SMPTE媒体技术峰会:AI与IP化成为好莱坞关注重点

SMPTE媒体技术峰会(SMPTE Media Technology Summit)被誉为全球影视行业的技术风向标。这个一年一度的大会关注媒体创新、解决方案与技术。

https://postperspectiv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Roundtable-Main-Image-624x416.jpg
行业观察
2024虚拟制作圆桌访谈

〖更新至3-20〗现代虚拟制作在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项目中,这个在过去如“狂野西部”般的领域如今正在逐步发展成熟。虽然工作流尚未“标准化”,但部分流程已实现标准化,并且从业者们越来越适应这种拍摄方式,尽管虚拟制作的方方面面仍在发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