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看”,人体有这样一套流程。光照在物体上,物体反射回来的光,被人眼接收,视觉细胞产生响应信号,视觉神经把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信号处理后,得出物体的相关信息:位置、大小、形状、质地,以及颜色。
对于颜色的感知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物体对光谱的反射、吸收性能有所不同,形成的不同反射能量谱进入人眼会感知出色彩差异。
一个实体物品的反射谱是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的。



比如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看上图中的反射光的分布曲线。苹果虽然看似只有红色,但并不只是反射红色光谱,其他光都有反射。
红也红得不一样。同一只苹果不同位置的色彩不完全相同;同位置不同光线条件下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
本质上,感知到色彩的不同是物体的能量谱不同。
通过对颜色特点的观察,仍然以苹果为例的话,黄色光多一点就是橘红色;苹果冲着光源较亮的地方,红色就会发白;背光的地方,红色就会发灰。总结来说,形成了描述颜色的三个特征,即色彩三要素:色相(Hue)、饱和度/纯度(Saturation)和明度(Luminance),合为HSL。
如果用三个坐标来表示这三个特点,就可以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把所有的颜色都标上号。这个办法,后来被叫做表色体系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塞尔色立体(Munsell color solid)。

H色相:颜色本质,体现具体色彩特征。
S饱和度:颜色浓淡,体现色彩鲜艳、鲜明程度。
L明度:色彩明暗,体现色彩亮度和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