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林登》的跟焦员道格·米尔松的工作肯定艰难得很。看看下图这个在dolly车上后拉的镜头,想象一下用f/0.7镜头保持对焦得有多难!
库布里克非常深入地研究了关于镜头的问题,最后发现,美国宇航局曾委托蔡司在60年代制造了10个Planar 50mm f/0.7镜头,用于拍摄月球暗面。这些镜头的历史渊源可从二战期间纳粹的军事应用一路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当时作为镜头核心的双高斯结构首次被发明。
在大银幕再度看到《巴里·林登》(1975)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写篇关于该片摄影技巧的文章。但是具体该讲哪个方面呢?油画般的风格?大量变焦镜头?自然光的运用?
《巴里·林登》的摄影机运动很少,但有36个变焦镜头。变焦与dolly这样的物理移动是不同的:dolly的推拉会引发视差效果,导致图像的不同平面以不同的比率缩小或放大,而变焦只是将图像作为一个单一要素放大或缩小。这当然只是为了加深平面艺术作品给人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变焦镜头与纪录片制作者常用于拍摄绘画的摄影机运动非常相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肯·伯恩斯效果。
斯坦利·库布里克1975年的史诗巨作《巴里·林登》虽在初次上映时遇冷,但在今天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影史伟大杰作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构图精准有力的油画式摄影。这种摄影手法赋予了观众一种仿佛漫步艺术画廊的观感。
〖完〗自从斯派克·李、昆汀·塔伦蒂诺和史蒂文·索德伯格集体成为独立电影的“离经叛道者”以来,独立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竟什么称得上是独立,其定义仍在变化。
Eyeline Match:(视线匹配)是通过连续性剪辑,在两个镜头之间创造出前一个镜头中的角色在看下一个镜头中主体的剪辑技巧。那么常用的实现匹配技巧有哪些呢?
任何时候只要使用了人造布光——这也是电影制作最普遍的情况——都有可能让事物看起来不自然。有的电影人将这种不自然发挥极致,用特定的布光技巧创建人造世界,而另外一类电影人将布光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我们通过几个电影中的布光范例看看不同电影人如何为他们的场面调度增添视觉光感。
场面调度对于传递故事基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场面调度?在经典定义当中,场面调度是指戏剧或电影场景和舞台道具的安排。如今,场面调度被视为一个作品当中每一个镜头所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布置。场面调度有四大最重要层面:布景、道具、服装/发型/妆容、灯光。本文将给大家展示大师级电影人如何在四大场面调度元素中利用色彩,我们将会以斯坦利·库布里克、韦斯·安德森等大师作品举例。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语言上至少要理解其中的“门道”。通过这个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一石二鸟掌握电影小知识,还能学习电影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