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临界闪烁频率,理论上视频影像的闪烁频率必须高于临界闪烁频率。在视频影像显示过程中,每一帧画面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的方式叫做逐行扫描。每一帧画面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两场扫描中,第一场(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
i( interlace)表示隔行扫描,p( progressive)表示逐行扫描。在达到相同的闪烁频率的情况下,隔行扫描的带宽只有逐行扫描的一半,因此可以将隔行扫描视为一种技术折中手段。
我们经常会遇到例如“1080p25”这样的表述方式,其中数字“1080”表示行数也就是水平扫描线的数量,字母“p”表示逐行扫描,“25”表示每秒扫描25帧。同样,“1080i50”中的“i”表示隔行扫描,“50”表示每秒扫描50场,由于两场组成一帧,所以“50”也意味着每秒扫描25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080p25”这样的表述方式主要指视频影像在拍摄过程中的一种格式,也可以作为显示系统的接收格式。在作为显示系统的接收格式时,它并不代表显示系统真正的显示方式,仅代表该显示系统可以接收“1080p25”这样的视频格式。如果显示系统每秒钟只显示25帧画面的话,一定会出现较强的闪烁感。一般情况下,显示系统会将25p转换成50i或50p,从而消除闪烁感。
电脑显示系统只有逐行扫描一种方式,它的帧扫描速度称为刷新率,一般情况下应大于60帧/秒。刷新率与闪烁感之间的关系与显示器的本身特性有关系,由于液晶显示器采用背光系统作为光源,而每一个像素的亮度变化为连续的、不间断的,所以在60帧/秒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闪烁感。而CRT显示器的发光原理为电子束打到荧光粉上发光,所以每一个像素的亮度变化是非连续的,某些条件下,60帧/秒的刷新率也会带来闪烁感。
文章来源:《视频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