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色的追本溯源(二)

影视制作

从80万美元到免费

真正意义上的调色开始于电视电影,对比度相对较低且在合理动态范围下的原片(底片)会被转换到动态范围低很多的媒介之上(模拟视频)。达芬奇这样的现代调色软件就起源于电视电影调色系统。21世纪初,一套配齐硬件的达芬奇系统需花费20万到80万美元。但它现在已经免费。

从过去展望未来。看看这个1987年的古董级达芬奇演示视频:

模拟视频在调色方面受更多限制。在多摄影机工作中,重点是确保所有摄影机匹配,而非打造某种特定风格。而对单摄影机工作来说,基本的态度是:校色是摄影机出状况后用来补救的最后手段。

在摄影机中调整视频图像的风格基本是留给工程师而非摄影机操作员或摄影师的事。

不同的期望

全面转为数字化显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使后期制作变得更平价和便捷,还带来了数码单反革命:它让人们对平面摄影产生了不同的期望。

无论拍的是模拟还是数字,大多数摄影师都将拍摄后调整图像(至少是裁切和微调曝光)视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对多数专业数码摄影师来说,用RAW拍摄是一种标准做法,他们觉得没理由不在视频中继续这么做(顺便一提,出于我不想在这展开的原因,我一般用RAW拍照,但从不用RAW拍电影)。但在拍摄手法和重点上,平面摄影和电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平面摄影中,每张照片都是你的个人作品,你会希望它们尽善尽美。

在电影制作中,一致性非常重要。使场景保持一致是电影摄影最苛刻(也常被低估)的任务之一。当光线发生剧烈变化时,保持一致性是每位电影摄影师都要面对的挑战,但很少有平面摄影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T)

作者:Roland Denning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关于调色的追本溯源(一)》

views
https://filmmakermagazin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6/MV5BMWEwNjQzMjEtODc5NS00ZWUxLWFlY2UtMjQ4ZTNhMjNlNjMyXkEyXkFqcGdeQXVyODIyOTEyMzY_V1_-e1718318335114.jpg
行业观察
成与败:6部2024圣丹斯首映影片案例分析

〖更新至3-14〗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这10年间,艺术电影的鼎盛时期早已不在,但此类影片境遇的突然好转让人惊叹。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官方活动
影像色彩管理峰会 14 魏天明:HDR 观影体验仍需加强

魏天明 SMPTE 亚太区行政长官、CSMPTE 高级顾问,被誉为”香港电影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