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伽玛(Gamma)校正 (一)

科普版块

图片来源:learnopengl

对于几乎所有数字图像系统,伽玛(Gamma)都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很难懂的概念。伽玛描述的是像素数值和像素实际亮度之间的关系。没有伽玛,数字摄影机捕捉的颜色(在标准监视器上)就和人眼看到的大相径庭。提到伽玛,常常出现的说法还有“伽玛校正”、“伽玛编码”和“伽玛压缩”,但其实它们讲的都是相似的概念。如果了解了伽玛的工作原理,我们的曝光技巧就会大大提升,也能在剪辑过程中如虎添翼。

为什么伽玛有用

我们的眼睛和摄影机有不同的感光方法现在,假设有一束光,我们把它的光量调到两倍。对于摄影机来说,感光元件接触到两倍光量,那么摄影机接收的信号也会是原来的两倍(“线性”关系),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对吧?但是,我们的眼睛可不是这样工作的。接收到两倍的光量后,眼睛看到的亮度根本不是原来的两倍,只是会仅仅觉得“亮了一点点”。而且,光的强度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这就是“非线性”关系。

但是,摄影机对暗处的敏感度不及人眼。这么说来,人眼对暗处很敏感,对亮处不那么敏感。当然了,这样的特性是因为我们的生物需求:让眼睛在更广的亮度范围内工作,而不是一出门就被光线刺得睁不开眼。

图片来源:cambridgeincolor

但这和伽玛有什么关系?伽玛就是人眼光敏感度和摄影机光敏感度之间的桥梁。保存一张数字图像后,这幅图就被伽玛编码了,出来的照片效果就和人眼感知的效果比较接近了。

伽玛编码的图像能更高效地存储灰阶。伽玛编码能够把灰阶重新分布成眼睛习惯的状态。不然,系统就会用过多的位深来描述亮调,用过少的位深描述暗调。

图片来源:Cambrideincolor

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性编码在描述暗调时所用的灰阶数量不足,但描述亮调时又用了太多灰阶。相反,用伽玛编码,就能让这些色调在视觉感知上更加均匀,它也保证后续的剪辑、调色使用的是视觉上自然、一致的色调。

现实世界的图像普遍有至少256阶(8bit),用伽玛编码就足以使色调看起来平滑均匀。但是如果使用线性编码,就得要八倍的灰阶(11bit)才能避免色调分离的现象。(T)

搞懂伽玛(Gamma)校正(二)

搞懂伽玛(Gamma)校正(三)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