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行(i)信号:
受行扫描方式的影响,每帧画面扫描两次,在奇数和偶数场之间会形成一个场间时域失真(1/50秒,1/60秒),造成混叠现象,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抖动。随着刷新率的提高,混叠现象会有所改善,在高速运动图像中,隔行信号在时间位移的两场间通常会产生模糊现象,可以顺畅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隔行信号的优势:每一次连续扫描较小的数据量使人们的视神经觉得看到了两倍多的画面。
逐行(p)信号:
由于一次扫描一幅画面,消除了混叠失真(720P比1080i成像器实际分辨率高),逐行扫描可以变帧拍摄,便于后期的键控和颜色校正。低频(24f/s)的逐行画面会有频闪现象,看起来每一幅画面像独立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帧频或加大快门角度,在电影放映中,通常采用一倍帧频48f/s放映,会消除24f/s拍摄造成的频闪现象。
人眼有个生理特性——动视追踪,本质是人眼更喜欢看到运动的物体。由于逐行的采样问题,运动画面使视觉不能顺着运动的轨迹观看,两帧画面间,采样信息不能均匀过渡。眼睛会将两场视为两个单独画面中的运动物体,视觉可能感到跳跃,如果运动改变的距离小,就不会有明显跳跃感。
两种方式拍摄的效果适应不同的拍摄目的:故事片拍摄的运动速度比较缓慢,可以用逐行和胶片的高清摄影机拍摄,体育节目用隔行方式的摄影机拍摄。拍摄运动图像时,隔行扫描的画面更加清晰,每秒有更多的场去捕捉运动,眼睛可以看到更加真实流畅的运动影像;逐行扫描情况下,每格画面中运动物体边缘都会有一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