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考古:100年前的色彩缪斯《月球旅行记》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united global pictures

在100多年前电影多为黑白的时代,一部极具开创性的短片诞生了。它就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月球旅行记》:天文学院院长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天马行空的月球旅行计划,大家监制出了炮弹舱和大炮,乘坐炮弹舱顺利登月,开启了一场奇异的月球冒险……

这部短片摆脱了黑白,步入了彩色,而上色方法也很原始——手绘,也就是人工给每一帧涂色。这个方法很累,需要上色师给每一帧的每个部分都涂上色。但因为早期的电影都比较简短,人工上色的方法才得以实现。

虽然其创作者乔治·梅里爱被称为电影界的天才,但是因为盗版严重,他的创新方法接连被盗版淹没,最后他愤然离开电影界,以卖玩具为生。《月球旅行记》的彩色版也一度失传,1993年,受损严重的彩色拷贝版本才被重新找到,在历经十年的艰难修复后,彩色完整修复版才得以重见天日。

视频来源:united global pictures

短片中对颜色的恰当运用使整个短片镀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多数镜头中,人物和场景都浸润在黄色的暖光中。使用黄底的艺术表现形式早已出现在欧洲艺术作品中,在神像作品中尤为常见。人们倾向于用暖黄底代表高贵、圣洁、温暖之意,同时,暖黄底对其他颜色也有较好的衬托作用。

图片来源:united global pictures

在大多数镜头中,配色都采取黄底、红、粉、蓝、绿交织的效果,这样的配色一般表达的是愉悦、兴奋的“派对”感,很适合电影中“兴奋探讨奔月计划”、“一起造宇宙飞船”和最后“表彰大会”情节。

图片来源:united global pictures

体现“乐观”的配色

图片来源:《色彩的性格》

而后来在大战月球人的情节中,红色则占据了前景的绝大部分。

图片来源:united global pictures

在西方的颜色语境中,红色有一个由来已久的含义——“禁忌”。在古典主义画作中,神灵的头发经常呈现出红色,这个颜色也有警示作用,代表有大事发生,图为诸神着红衣:

图:《圣母升天与圣人米尼亚托·朱利亚诺》

另外,这部短片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界,新古典主义思潮还在流行,浪漫主义艺术思想也渐成气候。这个时期的画作使用的色彩灰度较高,没有非常跳眼的明亮色,而且饱和度也不强。

《月球旅行记》的色彩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明度低,饱和度低,灰度高,各种色彩和谐相处,没有特别个性化、喧宾夺主的色彩。(T)

views
影视制作
全新技术手段融合视效与动画行业

〖更新至5-9〗使用新工具和技术所需的技能组合,在把握当下的同时还能敏锐地关注未来, 对于跟上发展进程并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官方活动
影像色彩管理峰会 12 曾念平:HDR 技术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曾念平,著名导演(《花开半夏》)、摄影师(《大明宫词》《橘子红了》)

影视制作
与 59 Studio 联合创始人马克·格里姆谈沉浸式叙事

融合技术、建筑和叙事来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从剧场到博物馆展览,再到大型装置,他们的作品重新定义了观众如何与故事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