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解码器全解(总介篇Ⅰ)

科普版块

图片来源:videomaker.com

关于编解码器的各种知识,只要有条理地了解,其实不复杂。

本系列资讯会从视频制作的全流程讲解编解码器知识,涉及:拍摄用编解码器、剪辑用编解码器、调色用编解码器、视觉特效用编解码器、输出用编解码器和存档用编解码器,目标是让大家能够明智地自己选择编解码器,而不过多依赖别人推荐。

在此之前,可以先查看往日编解码器相关文章

用对编解码器的好处无需多言,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使用过低端或高端的编解码器都可能减慢剪辑速度,而且还要了解最适合的存储方案,这些在本系列中都会涉及。

作为总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编解码器的作用。

编解码器能缩小视频文件的大小,它会选择性地舍弃一些我们可能用不上的数据,运用的方法非常精妙。如果你有余力,可以了解一下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当然,如果不了解也不妨碍本文的阅读。

下面总结了几个关于编解码器的核心概念,让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更有据可依:

· 色度子采样(Chroma subsampling):丢弃一些颜色数据的过程(4:4:4是无色度采样,4:2:2是做了一点色度子采样;4:2:0是做了超级多色度子采样)。这样对调色、绿幕处理或视觉特效就不友好了

· 宏块(Macro-Blocking):挑出颜色相近的不同色块(大小各异),统一它们的颜色。同样,对VFX和调色不友好。但是,几乎所有编解码器都或多或少使用这个原理,只是根据不同比特率,使用的程度会有差异。

· 时间压缩(Temporal compression):利用前一帧(有时候是后一帧)计算当前帧。对剪辑不友好。

· 位深(Bit depth):指可表现的颜色个数。位深越高,对调色和视觉特效越友好。(T)

作者:David Kong

编解码器全解(总介篇Ⅱ)

编解码器全解(摄影篇)

编解码器全解(剪辑篇Ⅰ)

编解码器全解(剪辑篇Ⅱ)

编解码器全解(剪辑篇Ⅲ)

编解码器全解(调色篇)

编解码器全解(视觉特效篇)

编解码器全解(输出&存档篇)

编解码器全解(参数合集篇)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