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运用无声的五个绝佳理由(上)

影视制作

19世纪的一句谚语“言语是银,沉默是金”道出了沉默无声的价值。而当应用到电影制作中时,这句话有时非常正确。

在有声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加入任何声音要素都该为终剪增添好的效果和价值。它可以是大量对话场景中的非对白背景音乐,也可以是逐渐接近的脚步声、婴儿的哭声,或是炸弹爆炸的声音。在电影中听到的内容和它显示的画面其实一样重要。但有时,去掉声音才是导演想要的最佳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影对无声时刻的运用。这种手法在各种类型片中均有出现,常用于积累观者期待和表达对比。

1. 无声是对期望的颠覆

电影中有两种类型的“无声”:绝对无声和近似(或相对)无声。后者更为常见,且是对绝对无声有层次的近似模拟。丽莎·库特哈德将其描述为“构建和编造出来的的无声效果,而不是真正的无声。”自弗里茨·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M就是凶手》(1931)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剧情声(场景内的声音),这种音效便被用来填补预期的空白,即使发出声音的人或物在画面中看不到。如果恐怖电影中有人在夜晚穿过森林,大自然的声音和背景音乐(假设这种背景音乐音量较轻或全程一直在播放)便构成了这个场景近乎无声的声音基础,它们会被观众当成这一幕的正常状态。此时如果加入树枝折断的声音便能陡然增添紧张气氛,因为它打破了沉默,也暗示了潜在的危险。

在《闪灵》(1980)中,斯坦利·库布里克采用了一种更具艺术性的颠覆手法:他可以制造出声音的空白,并用令人印象极深的的配乐填补这种空白。在上方的视频段落中,小主人公丹尼·托伦斯在浴室与他想象中的朋友“托尼”交谈,展示出了自己的“闪灵”能力。在那一刻,我们目睹了丹尼眼中的格雷迪双胞胎和从远望酒店电梯里溢出的鲜血。此时,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的《雅各的觉醒》(The Awakening of Jacob)在其他声音降低时逐渐变响。最终,我们并没有听到丹尼的尖叫,也没有听到血红浪潮撞击墙壁和家具的声音。这反而使这场戏显得更加惊悚。(T)

在影片中运用无声的五个绝佳理由(中)

在影片中运用无声的五个绝佳理由(下)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