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沟通
一旦和客户确定了关键镜头的风格(总共应该只有8-10个这样的镜头),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创意选择扩展到全片了。
我通常只会做三轮修改意见收集和修改。为了避免提意见和修改的无限循环,一定要在项目开始时就确定修改的限度。
如果客户知道他们只能给出三轮修改意见,他们会更关注他们的反馈,更仔细地考虑修改内容,并有选择地进行“快速调整”。
同时,我也会明确表示,我需要一组来自所有审片人(导演、制片、摄影指导、市场部负责人等)的意见。这些意见需要整理汇总到每轮修改的说明文件中。
虽然我要的是“内部统一”的修改意见,即客户团队需要在发给我意见之前就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但我也会明确表示,我很乐意参与创意对话,协助处理冲突和探索解决方案。
例如,我在同一个镜头的意见中看到它同时被认为“太亮”和“太暗”。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稍后你意识到这些意见分别来自不同的人:摄影师认为太亮了,而导演认为太暗了。
根据我的经验,摄影师更关注整个拍摄过程的基调,而导演则会更仔细地留意演员的表演。通过使画面四周和边缘变暗,你可以把基调调到足够暗,然后在角色身上使用跟踪遮罩,把面部调亮,亮到足以让导演看清演员的表演。
这样,通过结合各种工具,摄影师和导演都能从这份看似矛盾的修改意见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个镜头也可以同时“更深”和“更浅”。你只需细读每个人的修改意见来提炼他们想要的东西即可。
但有时也会有产生比较大的创意冲突,比如导演想要场面宏大的、阳光饱满的音乐剧质感,而摄影师想要的却是恐怖电影风格。理想情况下,这在前期制作中就应该已经经过讨论,而且坦白说,这没法在后期解决。
摸清如何处理这些情况需要大量的清晰沟通,而且你总免不了让某位团队成员感到不满意。
这也是关键镜头如此重要的另一个原因——特别是在远程调色中。在花好几个小时为整部电影调色前,提前确定这些镜头可以帮你从创意视角识别出它们是否带有某些问题。你最好确保项目中拥有创意决定权的每个人都参与到沟通过程中,并在这个阶段留下反馈。(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