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惰性与临界闪烁频率(一)

科普版块

视觉惰性是人眼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描述了主观亮度与光作用时间的关系。当一定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人眼并不能立即产生稳定的亮度感觉,而需经过一个短暂过程后才会形成稳定的亮度感觉。另外,当作用于人眼的光突然消失后,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过程。光线消失后的视觉残留现象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残留。人眼视觉暂留时间,在白天约为0.02s,夜晚约为0.2s。人眼亮度感觉变化滞后于实际亮度变化的特性,以及视觉暂留特性,统称为视觉惰性。电视中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和荧光粉的余晖作用以及电子束高速反复运动,使屏幕上原本不连续的光亮,产生整个屏幕同时发光的效果。

当人眼受周期性的光脉冲照射时,如果光脉冲频率不高,则会产生一明一暗的闪烁感觉,长期观看容易疲劳。如果将光脉冲频率提高到某一定值以上,由于视觉惰性,眼睛便感觉不到闪烁,感到的是一种均匀的、连续的光刺激。刚好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它主要与光脉冲的亮度有关。当光脉冲的频率大于临界闪烁频率时,感觉到的亮度是实际亮度的平均值。

*摘自《数字电视原理》第3版

视觉惰性与临界闪烁频率 (二)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