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师札记:《花木兰》中色彩对叙述的影响(二)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迪士尼

沃克回忆道:“妮基想让观众感到场景很真实,这样对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帮助。除了一些大型战争场面和某些场景的特殊处理,我们还用美术设计、戏服和布光技巧来营造风格。然后我们和调色师娜塔莎一起在后期进行微调。”

沃克使用ARRI Alexa 65拍摄,他的灵感来源是用65mm胶片拍摄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那部电影和《花木兰》都把史诗级的画面和人物间的亲密感结合起来。用大传感器的好处是哪怕拍摄宏大的战争场景,我们也能捕捉到很多细节,让观众目光聚焦在前景的人物上。拍摄两三人的场景时,我们用浅景深,让观众目光聚焦在景框中的一个角落,更真切地感到人物间的关系。”

到2017年春,卡罗说:“我们的制片办公室里有一个特制的房子,里面有一张大桌子,50个人围坐着开会。大家看着静帧、场景艺术设计和有代表性的场景,感觉就像是已经在电影中走了一遭。”

图片来源;迪士尼

这样的电影世界之旅正巧反映了卡罗的诉求。“我希望拍出来的电影是开放、灵动、不断演进的。我们有几个地热湖泊和水下的图片,大家在房间里走动,看看这些空间的变化,想象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从小村庄里出来,见证这一切新奇的景象。”

沃克说:“有了这个房间,我们就能做出电影的视觉语言。导演、美术部门、妆发服装部门和我一起提出观点讨论,用了很多从中国拍的照片和画。”(T)

调色师札记:《花木兰》中色彩对叙述的影响(

views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