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通过这个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我们不仅能一石二鸟地掌握电影小知识,还能学习电影英语!
Blockbuster
大片
如今在电影产业中指制作或票房或影响力巨大的电影。
“Blockbuster”一词其实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为军事用语。它首次出现于1942年11月29日刊登于《时代》杂志的一篇关于联合轰炸法西斯意大利关键工业目标的文章中。
1942年《时代》杂志封面 图片来源:Time
当时用于轰炸的炸弹被称为“Blockbuster”(巨型炸弹),因为它们具有摧毁整块城市街区的杀伤力(block-街区,buster-破坏者)。
这个词后来持续出现在媒体关于联合空中轰炸的报道当中,就这样逐渐进入了美国辞典,比喻具有爆炸性、震撼性的东西。
在1943年5月9日刊的《时代》杂志中,文章使用这个词描述了一部电影,但当时描述的并非其票房,而是其内容。电影改编自美国大使约瑟夫·E·戴维斯的畅销书《莫斯科使团》,内容“极其大胆”,评论家称其“内容炸裂,犹如巨型炸弹”(as explosive as a blockbuster)。
影史学家Sheldon Hall在其选集《The Return of the Epic Film: Genre, Aesthetics and History in the 21st Century》(史诗电影回归:21世纪的体裁、美学与历史)当中指出了另外一些早期“大片”描述。1950年12月22日英国《每日镜报》预测塞西尔·德米尔导演的《赛门和黛利拉》将成为“票房大片”(box office blockbuster)。
《赛门和黛利拉》 图片来源:FFFMPM
1951年11月4日《Variety》杂志一篇评论称电影《暴君焚城录》为“一部能与《一个国家的诞生》和《乱世佳人》比肩的大片”。这部制作费高达65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000万美元)的影片收获了当时的1050万美元票房(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
《暴君焚城录》 图片来源:wikipedia
直到70年代,“大片”一词逐渐与暑期档动作片挂钩,尤其是在1975年6月20日上映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之后,暑期大片逐渐形成势头;两年后的《星球大战》巩固了这种暑期大片的类型,延续至今。
近年来知名的大片包括漫威/DC宇宙系列超级英雄电影、《X战警》系列、《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等等。
《蜘蛛侠:英雄归来》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速度与激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