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师说:用自然彩色相片风格给《多哥》调色(一)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迪士尼

迪士尼在进行古装剧《多哥》的主体拍摄之前,先联系了调色师Siggy Ferstl,希望他能帮忙设计一个上世纪20年代的色彩视觉风格。《多哥》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雪橇犬风雨兼程接力为人类运送救命疫苗的故事。

导演Ericson Core希望电影风格向当时的自然彩色相片技术(Autochrome)靠拢,突出具有年代感的紧张氛围。Ferstl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打造这种风格的新方法。

等到进行调色的时候,Ferstl已经根据要求打造出了这种风格,让影片仿佛就是在1920年用自然彩色相片技术拍摄的。

为了打造这个风格,他不能让效果仅是浮于画面表面,而是要让效果看起来就像是嵌入画面中一样。

分层法

Ferstl首先把工序分成了几个同时影响色彩的图层,还加入了镜头变形、复古伪影等效果。其中一个图层的微小变化也会影响其他图层,所以调色师需要对每个图层进行实时控制。

图片来源:迪士尼

这些图层其实是由子图层构成的,细节如下:

纹理:这组子图层根据Ferstl创造的“纸质”纹理打造,部分子图层纹理模仿相片的纹理和表面。

边缘:使用纹理效果调暗景框边缘。调色师在景框边缘插入了轻微的暗角和具有年代感伪影。但这个效果不是每一帧都一致,而是持续变化的。子图层给画面增加了一点边缘变形的效果,模拟镜头的衍射特质,这种特点在上世纪20世纪早期尤为明显。

镜头效果:摄影指导拍摄时用了现代镜头和镀膜,但Ferstl更想达到一种未镀膜的、不那么精细的光学效果。这里的子图层有轻微的变形和虚化效果。

染色:Ferstl应用了一些深褐色的染色效果,来增强年代感。他还给一些蓝色调明显的外景加了深褐色,让图片变得温暖一些。

颗粒效果:调色师没有模仿胶片颗粒,因为和画面不太匹配,但他的确想要一点颗粒的效果。他用调色软件创建了颗粒图案,把它渲染后再带回调色软件中,用不同的速度播放这个图案。最后他们敲定了6fps的效果,把它加到画面上,体现一种老派电影的风格。这个风格非常轻微,和整个画面有机结合。(T)


调色师说:用自然彩色相片风格给《多哥》调色(二)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