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主要利用的是电光效应,包括动态散射、扭曲效应、相变效应、宾主效应和电控双折射效应等。从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动态散射液晶显示器件(1968~1971年)
196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普林斯顿研究所的G.H. Heilmeier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现象,同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动态散射液晶显示器(Dynamic Scattering解LCD,DS-LCD)。1971~1972年,开发出了第一块采用DS-LCD的手表,标志着LCD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由于动态散射中的离子运动易破坏液晶分子,因而这种显示模式很快被淘汰了。
2.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件(1971~1984年)
1971年,瑞士人M. Schadt等首次公开了向列相液晶的扭曲效应。1973年,日本的声宝公司开发了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Twisted Nematic-Liquid Crystal Display,TN-LCD),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因制造成本和价格低廉,TN-LCD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以大量生产,主要用于笔段式数字显示和简单字符显示。
*摘自《数字电视原理》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