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的发展

科普版块

液晶显示主要利用的是电光效应,包括动态散射、扭曲效应、相变效应、宾主效应和电控双折射效应等。从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动态散射液晶显示器件(1968~1971年)

196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普林斯顿研究所的G.H. Heilmeier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现象,同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动态散射液晶显示器(Dynamic Scattering解LCD,DS-LCD)。1971~1972年,开发出了第一块采用DS-LCD的手表,标志着LCD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由于动态散射中的离子运动易破坏液晶分子,因而这种显示模式很快被淘汰了。

2.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件(1971~1984年)

1971年,瑞士人M. Schadt等首次公开了向列相液晶的扭曲效应。1973年,日本的声宝公司开发了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Twisted Nematic-Liquid Crystal Display,TN-LCD),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因制造成本和价格低廉,TN-LCD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以大量生产,主要用于笔段式数字显示和简单字符显示。

*摘自《数字电视原理》第3版


LCD的发展(2)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