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Cflow
坑3:在确定前锁定图像
离线剪辑师以低码流拿到色彩正确、音画同步的帧内文件,播放素材,调整素材顺序。
广义上讲,离线剪辑师交付的是一个“配方”,指导具体片段在时间线上如何安排。这个交付文件的格式可能是.prproj、XML或者EDL,不过格式不重要,离线剪辑师的目标就是把这个“配方”传达下去。
联机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目标。调色师、视觉特效师、声音剪辑师和音效设计师管的并不是在哪里剪切,如果他们改变了任何片段的剪切时点,那在技术上就犯了一个大错。
因为联机软件本身的设计,如果一个素材已经套底好,调了色和混了音,那么任何剪辑时点的小改变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哪怕是对复杂时间线的微小调整都会让人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去修复问题。如果你已经给一个剪辑锁定的素材做了套底,发给调色、视觉特效和声音部门了。现在导演或制片人想要把两个镜头调换一下,做一个“简单”的调整。
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这个调整看起来十分容易,因为在剪辑阶段,剪辑师“秒秒钟”就能调换镜头。但是,如果剪辑师已经把素材出手交给其他环节,那么这样的小改动会牵连到多个人,不仅浪费时间还让人头疼:
导演、剪辑师和/或制片人得坐下来,理顺要改变的时间码序列。
助理剪辑师给片段换位置,上传。
调色师得到消息后,调整时间线上的入点和出点。
镜头要发给调色师,无论调色师在要改动的镜头上下了多大工夫,都白做了。
视觉特效师调整时间线上的入点和出点。
镜头要发给特效师,无论特效师在要改动的镜头上下了多大工夫,都白做了。
声音剪辑师调整时间线上的入点和出点。
音频要发给声音剪辑师,无论声音剪辑师在要改动的镜头上下了多大工夫,都白做了。
音效设计师要确认音效元素已经按新顺序进行了改动,无论音效设计师在要改动的镜头上下了多大工夫,都白做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剪辑锁定以后再改剪辑时点,会让原本只需在离线剪辑花费5秒的工作,变成各个环节都要调整几个小时的工作。
我很喜欢著名调色师Alexis Van Hurkman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把剪辑锁定看作技术上的限制,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进度条上的分界。导演和制片人必须下定决心敲定剪辑,才能让项目走向完成片制作环节。”(T)
作者:Seth Gol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