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如何在《曼克》中再现30年代电影的声音和风格(二)

影视制作

这些都不是什么花哨的把戏,只是艰苦的工作而已。

“我们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如何解决细节问题,”芬奇说,“(视觉上,)我们的想法是,先拍摄超高分辨率,然后再降低它的分辨率。因此,我们用了大部分素材,并将它们柔化到一个几乎荒唐的程度,以努力与那个时代的风格相匹配。我们甚至可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分辨率,以使画面和三十年代有同样的感觉,之后我们再在画面里加入小划痕和胶片在剪接中留下的记号。”

那么,影片在拍摄时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旧时代的风格和效果呢?

芬奇用他能找到的最现代的摄影机拍摄了这部影片,然后在后期中制造出了相应的风格。埃里克·梅塞施密特曾与芬奇合作过《心灵猎人》,而在《曼克》中,他则担任了摄影师一职。很多人认为,与这部电影密切相关的《公民凯恩》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于是重现当时的时代风貌就成为了一种压力。(T)


大卫·芬奇如何在《曼克》中再现30年代电影的声音和风格(一)

大卫·芬奇如何在《曼克》中再现30年代电影的声音和风格(完)

views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