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和蓝:《原钻》和《星战》的调色(下)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A24

而《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不同。它用的35mm胶片是干净闪亮、完美无暇的。除了致敬它70年代的原版三部曲,这部电影基本不会突出胶片感,而是强调电影丰富的颜色和细腻的效果,它追求的是70年代原版电影的未来感。

这部电影呈现的是饱和的颜色、光鲜的肤色,给人一种完美无瑕、质感(预算)很高的印象。不过电影中的黑色也带着一点蓝色,更倾向于当代的蓝-橘或蓝-红的双色组合,紧跟数字色彩趋势。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画面中有混沌的绿-灰-蓝,加上暖肤色和亮眼的光剑,整体色彩非常有现代感,而它的背景是郁郁葱葱、饱和度很高的叛军基地。这样的效果要求对某个颜色单独处理,还需要用调色曲线,是数字技术诞生之前做不到的。

这些数字时代的风格产物一直在不断进化,与此同时胶片拍摄也在缓慢复苏。由于胶片拍摄的占比少,“胶片感”的电影也少,所以它愈发成为一种美学。

当然,《小妇人》以及《好莱坞往事》追求的是尽量达到经典标准的极致,在调色中强调颗粒和高饱和度颜色。这种“复古感”是非常直接的,看起来是用过去的风格讲过去的事,但它的电影美学又非常不真实,是现代色彩处理的产物。它不像《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里》里用的绿-灰风格,只是简单地给未来故事线加上蓝色调,给过去故事线加上黄色调,这个把戏在彩色电影诞生时就存在了。

现在,胶片正在复兴,它依然被看作是新世界的大门。在当代电影节上,实验电影展现出非常纯粹的一面,虽然电影人一直在试水,但被商业电影影响的氛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山,不过探索的机会一直有。(T)


黑和蓝:《原钻》和《星战》的调色(上)

views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