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的显色性与显色指数(下)

科普版块

我国国家标准GB/T 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中规定用普朗克辐射体(色温低于5000K)和组合日光(色温高于5000K)做参照光源。为了检验物体在待测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与在参照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相符的程度,采用“一般显色性指数”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显色性指数最高100。显色性指数的高低,就表示物体在待测光源下“变色”和“失真”的程度。

例如,在日光下观察一幅画,然后拿到高压汞灯下观察,就会发现,某些颜色前后两次观察获得的印象是不同的。如粉色变成了紫色,蓝色变成了蓝紫色。因此在高压汞灯下,物体失去了“真实”颜色。如果在黄色光的低压钠灯底下来观察,则蓝色会变成黑色,颜色失真更厉害,说明低压钠灯的显色指数更低。光源的显色性是由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的。日光、白炽灯具有连续光谱,连续光谱的光源均有较好的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以一般显色性指数Ra值区分:Ra值为100~75,显色优良;75~50,显色一般;50以下,显色性差。

光源显色性和色温是光源的两个重要的颜色指标。色温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标,而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标。假若光源色处于人们所习惯的色温范围内,则显色性应是判断光源质量更为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显色性直接影响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对于影视拍摄来说,人工光源显色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被摄对象色彩的真实还原,因此,在拍摄使用前必须了解将要使用的照明光源的显色性,必要时应通过技术测定或拍摄试片来进行验证。

*摘自《影视技术基础》插图修订第三版


光源的显色性与显色指数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