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电影制作者一直在创造性的打光和电影拍摄技术方面更新迭代。尽管如此,一些最好的打光技术,如明暗对比法,仍对今天的电影产生着持续影响。尽管明暗对比法在电影中已经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但现代电影仍然推崇它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电影中的明暗对比法?今天我们该如何使用它?我们将在下文中讲到一些电影运用明暗对比法的实际例子。
明暗对比打光解说
明暗对比法起源于哪里?
“明暗打光法”本身是一个花哨的术语,但它实际上是个理解起来相当容易的概念。简单来说,明暗对比法就是亮与暗的并置。但明暗对比法起源于何处,又是如何成为如此重要的艺术运动的呢?
本质上,明暗对比法是两件事的集合:一是打光技术,二是艺术运动。我们将从明暗对比法的这两方面展开来看,但首先,我们先来明确定义一下明暗对比法。
明暗对比定义
什么是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是一个意大利语词,用来描述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中使用明与暗对比的技巧。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运动,结合了意大利语“chiaro”(意思是“清晰”或“明亮”)和“oscuro”(意思是“晦涩”或“黑暗”)两部分,用以指代在视觉作品中使用明与暗的对比区域所制造出的戏剧性效果。
在电影摄影技术中,这个术语指的是低与高对比度的打光,这种打光在电影中创造出明与暗的区域。这尤其适用于黑白电影,特别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后来,好莱坞的黑色电影使明暗对比成为一种标准的风格。
电影中的明暗对比例子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
《诺斯费拉图》(1922)
《马耳他之鹰》(1941)
《第三人》(1949)
《现代启示录》(1979)
在下文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究亮与暗之间的相互作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