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片——交涉谈价的艺术

行业观察

本文作者Art Adams是ARRI公司的电影镜头专家,此前作为自由职业摄影师拥有26年行业经验,同时也是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成员以及摄影机操作员协会前成员。他分享了一次自己的谈价实录。

有一天,我收到了这样一封神秘又含糊的邮件:“我们雇的一位导演想找您合作。一个一日企业视频项目,请告知您的报价。”

一看有人问我我的“报价”,我就知道对方不够老道,于是我回了邮件,问对方他们的预算。对方跟进的邮件还是围绕同个内容:告诉我们你想要多少钱。于是我便回复了自己的高端企业合同价。此后,对方再无回音。

一阵子过后,那位导演本人给我发来了邮件:“这家公司的预算不多,比起他们想找的那个人,我更想和你合作,可不可以给他们个优惠点的价位?”我讲道理的,也喜欢和那位导演合作,于是我告诉他:行,价钱可以谈。

然后那家公司给我打了个电话。“请告诉我们您的最低报价。”我回道:“这么说吧,还是告诉我你们的预算,然后我直接告诉你我做不做得来。”对方说之后再电话联系我,但那次通话就是我最后一次接到他们的电话。

几天之后,收到了导演的一封邮件,解答了其中许多问题。这家公司(一家大型网络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决定自制视频,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拍。当问到这个项目要花多少钱的时候,部门主管吐出的数实际上只够这种项目实际需要的花费的一半——这种情况很常见,往往是没经验的人在压力之下想要临时拼凑一个预算。他们之所以没有回复我他们的预算规格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有个底。他们当时就是到处打电话联系人,把问到的价格累加,只要最后的总数还在他们的预算之内他们就觉得没问题。而我报的价超过了他们的极限,而那个项目他们又不能砍掉工会演员或导演,于是乎……(就没有用我)。

最终,他们雇的一位制片人在没有征询导演意见的情况下雇了一位便宜的摄影指导。如果我要参与那个项目,只能是自己一开始自降身价——而那是我入行以来很早就知道不可取的办法。如果你在高端竞争,拼的就是实力和可预见性:一家公司想要特定的某种非常重要的风格,你要拍得出来。如果你在低端竞争,那么只能拼价格——而总有人出的价比你低。现实如此。

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要谈价有进展,双方都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立场。而那家公司,显然没有。

作者:Art Adams |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行业观察
沉浸式乐趣:走进 Netflix 全新的虚实融合体验馆

〖更新至4-7〗是否值得效仿?

https://kajabi-storefronts-production.kajabi-cdn.com/kajabi-storefronts-production/blogs/5169/images/CwAb4vdiSwORcJJ0HhxY_Stephen-Nakamura-Exposure.jpg
行业观察
走进知名调色师斯蒂芬·中村的色彩世界

〖更新至8-14〗现就职于Company 3 的好莱坞成就最斐然的长片调色师之一,在 Technicolor Digital Services 开启长片完成片制作生涯,火爆作品双手数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