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把作品从片场带到屏幕(上)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thepostlab

进行数字拍摄时,特别是如果预算紧张,人们很容易想先拍摄,之后再考虑后期怎么做。现在数据录制的成本不高,还有很多便宜的工具来处理数据,所以大家觉得只要动动手指在网上查一查,就能边拍摄边规划后期该怎么做。虽然这么做也可能成功,不过可能会冒着影响素材质量的风险凭空多出很多成本。无论是做电影还是做电视,这种先拍再考虑后期的心态是很冒险的,导致很多项目投入成本巨大却难以完工。

事先计划

为了高效高质地完成一个项目,有必要在拍摄之前建立一个从片场到交付的素材处理工作流。

在用胶片拍摄时,我们一般会和胶片冲印工作室合作。所以在制作之前,需要先和工作室表明你的需求,一起制定一套合理的工作流。如果用数字拍摄,则我们一般要和后期工作室一起处理数据、剪辑并完成一个项目。

胶片拍摄已经有几套成熟的工作流,几乎不同项目都能使用。而数字拍摄涉及很多摄影机、编解码器和格式,所以每个项目的数字工作流都是订制的。

虽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时候甚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任何工作流基本的环节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它们都可以被拆分成以下核心环节:

录制

备份

剪辑

输出

一个更加完整的常见工作流长这样:

录制

备份

创建样片/剪辑代理

用样片/代理剪辑

重新套底到摄影机原素材

数字中间片(DI)/调色

完成片

输出

到这一步,工作流已经看起来复杂了不少。而不同摄影机、剪辑系统、交付要求等等还没有考虑呢。所以设计工作流是十分辛苦的工作,前期犯的错误很可能导致项目在后期浪费很多钱,我们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助我们理清头绪。(T)


作者:Colton Davie


相关阅读

工作流:把作品从片场带到屏幕(下)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