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柔光滤镜用对了吗?

柔光滤镜 尊正资讯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每隔一段时间,一个新的视觉趋势就会席卷电影界,各种视频争先恐后跟上这种新潮流。当然,每一种新趋势都有它的用武之地,不过滥用现象也非常常见。从2010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电影制作趋势“大显神通”:

浅景深

滑轨镜头

延时

M31 LUT

Gimbal(稳定器)镜头

无人机镜头

VR/360

现在,我们又看到一个让各种YouTube视频主爱不释手的新潮流。

柔光滤镜

几周前,电影人Noam Kroll在他的INS上写道:“柔光滤镜和浅景深一样被滥用了。”

我立即有了共鸣。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一个热爱雾面高光和牛奶感阴影的年代。

柔光滤镜把滤镜表面的光分散,打造一种雾蒙蒙的效果。看看谷歌搜索热度图,可以发现过去两年中,柔光滤镜的搜索量大幅上升。为何如此?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胶片风格

胶片风格是过去十年中驱动中高预算型拍摄项目的唯一力量。当然,要做出胶片风格,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且多数因素都和摄影机技术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在低预算项目中,给项目增添价值的常用手段都是让画面看起来很有胶片感。自从5D MK II问世后,电影人就一直走在追求胶片感的路上。

全画幅单反带来了浅景深的选择,这个视觉风格只保留在2010年前的电影和电视中。随着时间推移,摄影机有了更多动态范围,再加上RAW画面处理技术,我们看到更多的低价摄影机带来十分具有电影感的画面。

但是,就算用胶片模拟工具把以上的几个特征都结合起来,消费级电影摄影机还有一个未征服的领地:光晕。

光晕是亮光从胶片表面的反射,在某些画面的过曝高光区形成一个“发光”的效果。

虽然Blackmagic Pocket电影摄影机有梦幻的高光柔切效果,但它并不以胶片光晕为推销点。为了打造真实的胶片感,光线要突破常规界限,在画面边缘形成雾气的效果。我觉得正是如上原因让柔光滤镜流行开来。

而使用柔光滤镜的同时,画面中与光晕效果一样明显的是黑电平的提升。所以用柔光滤镜的时候要三思,因为它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对比度,让画面看起来像一系列梦境。

而如果你看真正用胶片拍摄的画面,会发现虽然高光处有光晕,但阴影处的值不会受到影响。

从以下的画面可以看出,柔光滤镜影响整个画面的对比度,随着滤镜强度的提高,这个现象愈发明显。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图片来源:premiumbeat

所以下次你要用柔光滤镜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何要用。是要让故事更加丰满吗?是要柔化脸部特征吗?是要模仿浪漫电影的光晕风格吗?如果你的使用动机不是这些,而是纯粹追求胶片风格,那我担心柔光滤镜不能帮你得到想要效果。(T)


推荐阅读

柔光滤镜解惑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