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Character Actor

影视词汇
科普版块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通过这个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我们不仅能一石二鸟地掌握电影小知识,还能学习电影英语!

Character Actor

性格演员

性格演员是一种的演员类型,他们擅长饰演独特、另类、具有鲜明性格的角色。性格演员一般指的是影视演员。

虽然按字面意思来看,所有演员都可以被称为“性格演员”,因为他们都在根据剧本扮演各种性格的角色。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性格演员是指那些塑造的角色形象与其在现实生活中本身的样子差别极大的演员,与本色演员形成对比。

Dorothy's Red Slippers, the Wicked Witch, and Wheelock | BU Today | Boston  University
1939年《绿野仙踪》中饰演巫婆的演员玛格丽特·哈米尔顿
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甜美温柔的女性
甚至在进入百老汇和好莱坞之前还当过幼儿园教师
和“巫婆”的形象完全是两回事
图片来源:BU TODAY

“Character Actor”早期出现在1888年的戏剧类报刊《The Stage》上,当时把“性格演员”定义为“扮演具有个人特色和古怪反常性格的演员”。

The Stage – R H Works
图片来源:R H WORKS

随着时代发展,“性格演员”阶段性地包含三重现在看来可能相互存在矛盾的定义:

  • 饰演某种特定形象的配角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制片厂有“自家的”演员、编剧、导演等,当时选角一般挑选的就是最适合特定形象的演员,甚至编剧会照着签约的演员写角色。

  • 饰演不同特定形象的配角

1950年代起,制片厂制度开始衰落,产生了许多非制片厂签约的自由演员,他们也更有表演实力,而拿制片厂稳定工资的演员和编剧开始过时。也正是因此,编剧不再会根据演员量体裁衣写角色。

  • 饰演各种不同形象的一切演员

制片厂明星制度崩塌的1950年代还见证了好莱坞主演们从本色出演主角转为扮演性格各异的反英雄,而能够扮演各种形象的配角也成为了晋升主角的主要途径。那些在五六十年代扮演配角的演员,到了七十年代拿下了奥斯卡最佳演员奖。

George C. Scott | Biography, Movies, & Facts | Britannica
乔治·C·斯科特
1970年在电影《巴顿将军》中扮演巴顿将军
获得了1971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图片来源:britannica
Gene Hackman in The French Connection
吉恩·哈克曼
1971年出演《法国贩毒网》
获次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图片来源:britannica
Jack Nicholson Oscar-winner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gets BFI  re-release | BFI
杰克·尼科尔森
凭1975年《飞越疯人院》获197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
图片来源:BFI

推荐阅读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Character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ADR

ADR是“Automated Dialog Replacement”的缩写,意思是自动对白补录,即后期请演员在录音棚中重新根据片段录制相应的对白。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