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电影感”(四)

定义“电影感”
影视制作

拍完了楼梯间的“鬼故事”之后,我跑去拍庄园大宅,想用画面体现出这座大房子在刚建好的那个年代会是什么样——我想探索一下人们是怎么利用画面的抽象感,让当下拍到的影像体现出年代感的。下面我会接着放一些那天拍到的照片,然后用三个视频来说明“电影感”的其中一个方面。

这样一张照片可以很有趣,但现在你看到的版本太过平实。只要微调一下就可以让它变得很特别:

加些年代感,整个看起来就会很不一样。

这样调一调照片就有了故事,你可以通过画面的细节(画面的边框、将观众视线推向石像的窗格,画面丰富的层次感)以及抽象元素(参差的画面边缘、边缘上的锈黄相纸效果以及画面的颗粒感)体会到画面所透出的故事。加上一些抽象元素,拥抱过去不甚完美的摄影技术给画面带来的残缺感,一张平庸无聊的照片就变成了一张耐人寻味的历史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走近大宅前门的时候拍的,大宅看着挺悦目,但就是有点乏味。所以我把这个画面重新“演绎”了一下:

现在它看起来就像一张挑战胶片还原能力的历史照片了。

上面这张照片所表达的感觉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之前那张仅仅让人觉得有年代感,而这张则有一种衰败的感觉,好像即将消失在时光里一样。两张照片的情绪十分不一样。或者说第一张的对比度比较弱,让人感觉像是一张廉价明信片;第二张的画面对比更强,感觉更像是一张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

但总的说来,比起iPhone原本拍出来的那张欠曝彩色图片,这两张都更有趣。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我用iPhone拍摄时,我对想达到的画面效果就已经心里有数。

下面这一张,我想再现一个久远的年代,并让画面感觉有人即将经过且会出现在镜子里:

iPhone自带的拍照功能很棒,但是滤镜没办法很好的表现情绪,所以我一般都是用Hipstamatic做处理的:

现在,故事感就很强烈了。照片里的镜子只有一部分在画面里,但其实在拍摄时我是把焦点定在镜子上的——这使得整张照片更加神秘。这张照片本身其实没什么故事,但是某种感觉呼之欲出,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有趣了。

我放这些照片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iPhone的照相功能有多好,而是想让各位知道,稍微调整一下,通过利用镜头、构图、曝光和色彩,就可以将画面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你还可以提前预设好如何处理画面来获得最贴切的效果,这对于我们做这行的人来说是很好玩儿的一件事。(T)


来源:ProVideoCoalition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定义“电影感”

views
影视制作
特效电影摄影师详解

〖更新至1-6〗特效电影摄影师与大众的印象正相反,他们通常是面带微笑、用摄影机做“奇怪的事情”的年轻人。

影视制作
剧版《泰迪熊》:“这只小熊真的很污,但做的事情还是蛮可爱的”

〖更新至3-9〗这只泰迪熊就是存在的,这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以特殊的方式来处理泰迪熊。他是另一名演员。他和场景里的其他演员们一样真实。

https://blog.frame.io/wp-content/uploads/2023/01/B0507-featured-image-1.jpg
影视制作
剪辑与观众:剪辑师能从观众那里学到什么?

〖更新至6-12〗剪辑师与其观众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异地恋关系。你们不在同个空间里,但你却总是想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