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电影感”(完)

定义“电影感”
影视制作

在为这篇文章搜寻资料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这个MV,很明显也是受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影响。然后还有人直接就用电影的片段模仿原MV剪出了一段新的MV。

下面是原MV:

下面这个是用电影片段剪的新MV:

这个MV确实很好玩,但是不及电影拍得那么好。很明显,MV要跟上这部艺术之作的水准确实很难,但我还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我无法投入欣赏MV。我想答案就在于“精准”二字:《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无论是构图还是动作都精准到能够脱离现实,因此整个画面都十分吸引人。演员们像在演舞台剧一样,以动作配合运镜,而不是镜头跟着演员的动作在动。

这个MV在这方面就没有达到电影的水准。虽然很多地方相差不多,但是镜头表现就不像电影那么精准。例如MV里有几个等身高度的广角镜头,其透视看起来就有点不太对头,不知道是不是觉得用广角镜头来模拟一个人的视野太过平庸无聊,所以故意调整过。

有电影感的画面就是有艺术感的画面。这些画面远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解读。仔细想想,画面基本上都不是真实的,因为只要你用一个框把现实框起来,你就等同于将它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并用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新的故事了。那既然都已经不再是现实,为什么不做到极致?为什么不更鲜明地脱离现实投入幻想去寻找最悦目的画面呢?你可以扭曲画面或者让它看起来更锐利一些,你可以让镜头运动平滑流畅,或者制造强烈的画面晃动。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最适合讲故事的视觉语言和镜头语言,然后让它贯穿整个故事。

我最近给一家公司拍了个广告,景象被酒杯扭曲之后映入镜头,这个广告在视觉上很不错,也很适合那款产品,不真实的画面反而变得十分吸引观众。扭曲的图像诉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对一个广告来说恰如其分。

无论是拍广告、电影还是电视,永远要记得问自己:为什么要拍得真实?既然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是真实的,为什么不试试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向不真实的效果前进?另外,既然能事先提炼故事的核心,为什么要等到拍完才来做这件事?当你把这些方方面面都做到之后,电影感自然就来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电影感就是刻意编排的图像,观众想看到的不是现实,他们想看的是你那个版本的现实。(T)


来源:ProVideoCoalition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定义“电影感”

views
影视制作
用有限设备做偏僻外景的日戏/夜戏布光

即使你拥有了能想象到的所有资源——起重机、大柔光框、大反光框或负补光框,都无法阻止太阳的运动,也无法控制云层何时飘过。

影视制作
用数字调色:何时使用色彩示波器(以及何时不使用)

〖更新至2-9〗色彩示波器能帮助你评估图像的客观元素——例如亮度、色彩饱和度——从而帮助你更快地做出主观创意决策。

影视制作
如何以Reeltime Pro搭建一套视频回放系统

〖更新至5-6〗导演需要低延迟实时信号,而剧本部门可能对元数据覆盖更感兴趣,场记要求合成视图,而服化道那边想无线视频串流到他们的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