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莱坞”详解: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好莱坞革命(中)

“新好莱坞”详解: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好莱坞革命
科普版块

全球影响

新好莱坞的灵感之源

要理解新好莱坞,我们必须看看是什么激励了那一批美国新电影制作者。1968年,新浪潮电影运动已在世界各地展开,新成立的发行公司定期将这些外国电影带到美国,供那些上过电影学院的一代电影人欣赏。

这一时期的前沿导演包括:英格玛·伯格曼、费德里科·费里尼、弗朗索瓦·特吕弗和黑泽明。这四位导演都通过激进的新理念改变了本国国内电影产业的格局。美国人由此接受了这种灵感,并将其付诸实践。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响决不能被低估。

1970年代的好莱坞

新美国电影

既然我们已经谈到那些启发了新好莱坞运动的电影制作者,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在《雌雄大盗》和《毕业生》之后,好莱坞电影制作在新的自由氛围中重生。

《午夜牛郎》(1969)发行时好评如潮,尽管该片收到了美国电影协会的X评级。这部电影在第4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

《午夜牛郎》

《五支歌》(1970)进一步深入到比较露骨的主题,特别是对性关系和多角恋的刻画。这部电影也使杰克·尼科尔森成为了冉冉升起的好莱坞新星。

《五支歌》

《最后一场电影》(1971)得到了八项奥斯卡提名,尽管片中有个短暂的裸露场面在当时引起了争议。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曾是奥逊·威尔斯的学生,《最后一场电影》上映后,他成为了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电影人之一。

《最后一场电影》

《美国风情画》(1973)在当年票房大卖。观众非常喜欢这部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描绘20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青年文化的作品。《美国风情画》的成功使卢卡斯得以继续开发《星球大战》,但该系列也成了后来扼杀新好莱坞运动的主要原因。

《美国风情画》

《教父》(1972)和《教父2》(1974)补上了好莱坞黑帮电影因海斯法典产生的四十年间歇。在拍摄了《教父》之后,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成为了新好莱坞的代言人之一。(T)


来源:StudioBinder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新好莱坞”详解: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好莱坞革命

views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ng Shot

许多电影喜欢使用远景镜头开场,仿佛展看一个全新的图景,邀请观众进入画面中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ogline

说到电影,“好莱坞”是普罗大众最容易联想到的代名词。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谁还没有个小小的“好莱坞梦”呢。圆梦第一步,“talk the talk”,至少在语言上要理解其中的“门道”。

C:\Users\ZUNZH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44\wps1.png
科普版块
A-Z电影英语科普小课堂:Lip Sync

“lip synchronization”的缩写,直译嘴唇同步,即通过跟随已经录好的声音或画面中人物说话或唱歌的唇部运动进行嘴型匹配,达到音画同步,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