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国电影之入门者指南(一)

影视制作

达比·德莱尼将在本文中为新德国电影这个最引人入胜的电影运动之一进行概述。

“老电影已经过时。我们相信新电影。”1962年,一群激进的年轻西德电影制作者在“奥伯豪森宣言”中如此宣称。随着这份简短而充满激情的宣言的签署,“新德国电影“就此诞生。

亚历山大·克鲁格、哈罗·森夫特和埃德加·莱兹等电影制作者都签署了这份协议,他们拒绝接受那些统治当时西德影坛的庸俗、乏味的电影,而是提倡一种令主流观众感到不安但又从中受教的创新电影创作视角。他们的野心反衬出了20世纪中期西德在艺术和政治上的停滞。随着德国电影业的严重衰退,仅有保守和无政治发声意图的电影不断被制作出来。这使得有抱负的电影制作人渴望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此外,虽然有时被认为是民主理想主义和资本主义成功的象征,但整个二十世纪中期,西德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文化动荡。紧张的代际关系、与纳粹主义广泛而持续的纠缠不清、红军派、高就业率、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抗议,都在挑战着这个国家既有的资产阶级政治组织的能力。

出于这种艺术和政治上的不满,克鲁格、森夫特和莱兹这样的电影制作者,以及其他一系列才华横溢的天才电影人纷纷开始出现——包括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沃纳·赫尔佐格、维姆·文德斯、玛格丽特·冯·特罗塔。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德国新电影蓬勃发展。这些领头者拒绝标准的电影制作流程,他们要求国家提供财政支持,以实现他们的创作愿景,摆脱由商业驱动的电影产业带来的痛苦约束。许多新德国电影项目都得到了补贴法、联邦内政部和德国青年电影委员会的资助和发行,这鼓励了电影制作者试验各类风格题材,进一步挖掘电影本身的潜力。

年轻德国电影制作者创造着具有洞察力的新电影语言,同时其作品也反映了其政治立场(通常偏左派),激进地直面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这种艺术与政治的混合产物经常对资产阶级性的组织机构提出批评,发布社会评论以求在残酷的历史、被边缘化的群体、被疏远的年轻人、自由民主的局限性和新闻工作者的正直性之间做出调和——这些主题在奥伯豪森宣言签署五十年后仍在不断回响。(T)


来源:filmschoolrejects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新德国电影之入门者指南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