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幕后谈(三)

影视制作

由于预算无法满足雇佣大量随叫随到临时演员的需求(影片耗资3500万美元,对这种规模的电影来说还算适中),摄影指导帕帕迈可首先从一个方向拍摄法庭场景,然后在有足够临时演员填满房间时,再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拍摄。

影片中,法庭的场景更加沉稳,与法庭外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法庭外的场景采用了手持拍摄,并插入了关于暴动的纪录片素材以增添影像活力。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Netflix在美国大选前提前发行了该影片

帕帕迈可解释说:“在芝加哥的实际地点再现抗议活动,使我们能够创造一种结构,使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法庭剧……由于我们在人群中的临时演员数量也有限(1968年,芝加哥的街头大约有1万人,而电影片场只有175名临时演员),因此处理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像真正的纪录片摄制组会做的那样,让我们的摄影机融入场景,而不是创造那种大全包的客观广角镜头。”

帕帕迈可用他在六十年代背景的《极速车王》中用过的摄影机和镜头套装拍摄了这部电影,包括ARRI Alexa LF和Mini LF,配合特别配置过的Panavision变形镜头,以适应大格式传感器。

“因为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我希望能将他们联系起来,并拍到每个人的反应。大格式2.40:1的宽高比真正覆盖了法庭上同一排里的多个角色(被告和律师)。”

这部电影由剪辑师艾伦·鲍姆加滕(ACE)负责剪辑。他也是索金导演的《莫莉牌局》的剪辑师。他将电视报道、超8拍摄的业余素材和警方拍摄的暴乱事件素材剪辑到了一起。

影片中的一些镜头取自哈斯克尔·韦克斯勒的《冷酷媒体》(1970),这是一部“真实电影”风格的电影,拍的是1968年夏天的芝加哥,结合了虚构和非虚构内容。这部电影是拍摄期间帕帕迈可的灵感来源之一。(T)


来源:IBC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幕后谈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