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下)

影视制作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实例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通过上篇内容,我们已经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实例。毕竟德国表现主义不是一个容易被定义的风格,还是眼见为实比较要说服力,你觉得呢?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20)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一片的编剧分别为汉斯·亚诺维茨(Hans Janowitz)和卡尔·梅耶(Carl Mayer),灵感来源是他们在一战中作为士兵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独裁式领导的不信任。电影制作者在影片中刻意扭曲了现实,使观众晕头转向,以唤起对当时整个大时代的感受,而不是在电影中进行写实般的描绘。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20)

《诺斯费拉图》(1922)

《诺斯费拉图》(Nosferatu)可以说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并为后来的每部恐怖电影设定了标准。影片由F·W·茂瑙(F.W. Murnau)执导,并向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德古拉》(Dracula)致敬。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恐怖电影之一。如果你好奇,可以通过下方视频,欣赏该影片的众多高光时刻。

《诺斯费拉图》(1922)

《大都会》(1927)

弗里茨·朗执导的默片《大都会》(Metropolis)利用表现主义意象对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出了评判。这部电影充满夸张的意象,增强了驱动剧情的情绪表达。

《大都会》(1927)

德国表现主义彻底改变了电影。尤其是对明暗对比法布光的偏爱,不仅流传下来了,还演变为后来的黑色电影和恐怖电影制作技巧。不可否认,这种技巧在这整个流派的视觉基础建立上,功不可没。

如果你正在寻找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后世影响的完美典范,不妨看一看蒂姆·波顿(Tim Burton)的作品。

蒂姆·伯顿,直接的风格传承

“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就是卡里加利博士的“直系后裔”。你可以从这部作品有棱有角的、破碎的布景搭建风格,极端的明暗部对比,以及爱德华本人的外型看出这一点。再看看波顿的其它影视作品,你会发现它们的底色皆为德国表现主义。(T)


来源:StudioBinder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什么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