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一)

Art and Compromise: Who Crafts the Look of Remastered Films?
影视制作

电影诞生之初,胶片被视为用后即弃的娱乐载体。

走完发行流程后,胶片通常被销毁——或者被埋葬,就像道森市的胶片大发现(Dawson City Film Find)中情况一样:1978年,人们在育空地区(加拿大的十省三地区之一)发现了一堆珍贵的默片硝酸胶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公司开始看到将更为出色的作品保存在片库中以备日后再利用的潜力——早期例子包括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这样经久不衰的作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内容频道、新型观看格式和家庭影院系统的激增促进了影片修复业务的发展。

但这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道德上的困境。

为了忠实于几十年前影院观众的体验,旧媒体的缺陷应该被保留吗?如果这种体验可以改善呢?我们应该纠正这些错误吗?那谁又有权判断什么是错的,什么才是真正的电影体验?

重制专家通常会在可能的情况下求助于原电影制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即使这些电影制作者通常不是影片的所有者。而在电影制作者已不在人世无法咨询的情况下,尽职尽责的电影公司和修复专家会求助于以前的工作人员或有威望的同事来帮助做出这些选择。

今天,用于为多种发行渠道修复和重制的系统已经比早前先进多许多,但道德困境和妥协仍然存在。

像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李安和王家卫这样的顶尖电影人,在影片上映后仍会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重新调色,有时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播放系统,有时是出于艺术原因,有时则是为了适应观众们不断变化的口味。

从调色师的角度上看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情况,我们联系了马克·维拉奇(Marc Wielage)。

马克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后期制作,他在调色师的位置上见证了这种演变——这个职位要兼顾电影公司和电影制作者的利益。在经手的数以千计的剧情片和其他项目中——这当然包括一些观众最喜爱的作品——他见证了这些工具从不得不有所妥协到几乎完全不受限制的发展。


出处:Frame.io / David Hearin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艺术与妥协:重制电影的风格由谁决定?

views
影视制作
DP海伦娜·卢瓦尔特谈《奇美拉》

〖更新至1-2〗意大利北部乡村的冬夏两季截然不同,在此拍摄《奇美拉》(La Chimera)便面临着某些挑战。摄影指导(DP)海伦娜·卢瓦尔特(Hélène Louvart,AFC)分享了自己在《奇美拉》故事景观中用各种技巧唤起了荒凉但又乐观的影调。

影视制作
虚拟制作教育与培训:案例学习

〖更新至1-5〗目前,虚拟制作的使用正快速增长。以前,虚拟制作仅用于在虚拟布景中拍摄的项目,现在,它还被用于拍摄一些没有LED墙的项目,目的是在拍摄前查明和解决问题。

影视制作
Offset调色谈|色彩管理

〖更新至19-31〗色彩管理管线在现代后期制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些管线仍然给许多人带来了很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