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事业谈:《降临》《灯塔》调色师乔·高勒专访(一)
- By : Titivillus -
- Category : 影视制作
- Tags: Technicolor, 影视制作, 电影调色, 调色师

在这篇Filmmaker U的专访中,才华横溢的调色师乔·高勒(Joe Gawler)分享了他与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合作多个项目以及为长片调色的超棒一手经验。
拥有2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乔·高勒最初为标准收藏调色,重制逾80部影片,包括塔可夫斯基、黑泽明、费里尼、维斯康蒂和奥特曼等名导的经典作品。
多年来,他与多位知名电影摄影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艾德·拉赫曼(《地下丝绒》《寂静中的惊奇》)和布拉福德·杨(《降临》)。高勒参与的知名影视剧项目还有罗伯特·埃格斯的《灯塔》,朗·霍华德的《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凯莉·莱卡特的《第一头牛》、Apple TV+出品的《看见》等等。
“为项目找到量身定制的风格是我调色的驱动力。”高勒说。他意识到,调色的艺术就是“在追求引人注目的图像和忠实实现所有相关电影人的创作意图之间获得平衡。”他的精妙技艺确保在场所有电影人都对最终图像感到满意,并赋予影片标志性风格。这让他成为了值得信赖的合作者,赢得了良好声誉。
戈登·伯克尔(Gordon Burkell,采访人,下文简称GB):每周我们都会邀请一位电影行业专业人士与我们一起聊聊他们的技能和职业。今天我邀请到了乔·高勒,他是位调色师,作品包括《降临》《仲夏夜惊魂》《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和《罗拉快跑》等等。我们之前聊过一会儿,你说你已经完成了一百多部标准收藏的影片重制工作?
乔·高勒(下文简称JG):做了近一百部吧!我的长片调色师生涯是从我2000年左右来纽约开始的。我当时是给普通广告和超级碗广告调色,事业一帆风顺。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长片或数字中间片流程。一切都是以光化学方式完成的,所以我的注意力还没转到长片上。我上过电影学校,但手头那份工作我做得很开心。之后我被介绍给了标准收藏的人,他们那会儿还在做激光视盘(LaserDisc)。标准收藏当时要为大量影片重制高清母版。而我那时在纽约一家叫The Tape House的公司干活,遗憾的是,那家公司现在已经不在了。标准收藏那边有台初代高清胶转磁机,是早期的Spirit DataCine胶转磁机,我就用它着手重制长片。忽然间,我的工作载体从负片成了中间正片,而我开始经手那些杰出且重要的经典电影:我们重制了《七武士》《朱丽叶与魔鬼》《精疲力尽》,各种费里尼和黑泽明的电影。又忽然间,我们开始制作一些在世电影人的作品。这意味着我会直接坐在理查德·林克莱特、韦斯·安德森或吉姆·贾木许旁边,现场体验这些人有多酷!那和广告工作的感觉完全不同。尽管两种工作都让人收获颇丰,但它们对你的影响并不相同。一边是和一群广告公司创意人员一起工作,一边则是和电影人一起做他们的电影,两者差别很大。
这就是我不再以广告为主要工作的原因。我现在还是会做很多广告,但长片才是我出名的首要原因。数字中间片流程在东海岸实现后,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制作这样的电影,这让我在业界成了当时为数不多以长片工作出名的人。我就这样开始为院线发行做长片数字中间片,然后去了Technicolor公司。Technicolor在纽约西村建了新工作室,开始制作诸如《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以及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那样的影片,一切可以说就是从那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真是很美好的经历。(T)

出处:Filmmaker U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