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指导格雷格·弗莱瑟如何打造“都市黑色电影”版《蝙蝠侠》(二)

the-batman-robert-pattinson-zoe-kravitz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华纳兄弟

请注意,本采访涉及剧透!!!

当马特(导演)最初找你拍《蝙蝠侠》电影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有没有忧虑?还是完全觉得很激动?

格雷格·弗莱瑟:其实,最有意思和最好玩的是,现实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发生的。他没有打电话来问我“嘿,想不想来拍《蝙蝠侠》啊?”我和马特从《生人勿进》拍摄到现在,是十多年的朋友了。所以我们常会聚一聚和发信息。我记得好像是有一次一起跟他吃午饭,他当时在拍《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吃饭的时候他说“我觉得华纳兄弟想碰个面聊一聊《蝙蝠侠》。”然后我说:“是嘛,行啊。”

那时候《蝙蝠侠》电影还没确定具体走向。不确定华纳是想开会聊要拍DC宇宙的新片还是一部新老面孔都有的一版。所以我们聊了聊。马特那时候就明确了他想拍什么类型的《蝙蝠侠》电影,所以我俩聊的时候,无非就是说“那这就是我现在可以拍的《蝙蝠侠》”。聊完之后他的状态就是“我现在就可以去告诉华纳了。”他也那么做了,我猜华纳挺喜欢他的想法的,于是我们就拍了这版《蝙蝠侠》。

所以你们立项后,早期有没有讨论过,比如这部电影大概什么风格?

导演非常想要拍一部主观驱动的黑色电影,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跟我们,他都提了无数遍。一切都必须要以布鲁斯·韦恩或蝙蝠侠这个角色为基础。一切都必须是通过蝙蝠侠的视角看到的,但不一定所有镜头都要主观镜头。我的意思是,影片中确实有一些主观镜头,但这里的主观并不是真的从摄影机为视觉主体看到的主观镜头。影片的主观实际上是要让我们,作为观众,可以从蝙蝠侠这个主角的视角看到发生的一切,和看待整个故事。那就是导演追求的核心。不过,如果你看过导演的所有电影,就会发现他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都是相似的。比如《生人勿进》、《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科洛弗档案》等,都非常的主观驱动。这就是导演看世界的方式。

开场戏真的惊艳到我了,蝙蝠侠的范儿一起,你就会深有感触影片那种挖掘个人故事的内核。这部片有一种史诗般的对角色的亲近感,因为正如你说的,整部电影都是从布鲁斯的视角出发。

没错,完全正确,一点不错。没有哪个镜头是无端生造的,因为每个镜头背后都有角色的一个动机。一切呈现都有其意义。就是这样。

我对蝙蝠侠战衣的摄影机测试以及如何选定镜头也很好奇。我知道有人曾说过——可能就是你说的——最难打光的两个东西,一是蝙蝠侠战衣,二是黑武士的头盔,而你两个都拍过。

没错,是我说的。我对罗伯特说的。我应该是很抱歉地跟他这么说,因为当时我在调整眼神光,每一次一毫米一毫米地调。我们可怜的男主就得穿着那套巨大的皮革质战衣站在那。我感觉非常歉疚,就跟他说:“嘿哥们儿,我很抱歉。我真的很想看到你的眼睛。”但那个打光真的很棘手,因为既要让光线照到眼睛,又不能让面罩上有太多光,要取得平衡。非常难以达到平衡,因为如果面罩部分光打得太亮——我是说,当然,战衣很美——但如果面罩照得太亮,那就丧失了蝙蝠侠的力量感,你懂吗?战衣的气场就会丧失掉一些,并且感觉也不那么符合故事调性。


出处:Adam Chitwood/TheWrap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摄影指导格雷格·弗莱瑟如何打造“都市黑色电影”版《蝙蝠侠》

views
影视制作
ASC《冷血》摄影幕后谈

〖更新至1-2〗窗外的光线透过玻璃上滑下来的水照射进来,在佩里·史密斯脸上形成一个类似眼泪的图案。最后拍到的场景将表演、摄影、剧本结合到一起,创造出一个非常难忘的时刻。

https://images.red.com/stories/2024.05-nikon-announcement/00.jpg
行业观察
尼康收购美国电影摄影机制造商RED 加速进军专业数字电影摄影机市场

尼康在产品开发、卓越可靠性、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辅以RED独特的图像压缩技术和色彩管理,将继续探索电影与视频制作的无限可能。

影视制作
剧版《泰迪熊》:“这只小熊真的很污,但做的事情还是蛮可爱的”

〖更新至4-9〗这只泰迪熊就是存在的,这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以特殊的方式来处理泰迪熊。他是另一名演员。他和场景里的其他演员们一样真实。